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二、知识构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的主要知识机构(5分钟)背景时间公车上书地点发起人主要内容影响背景严复与《天演论》主要思想影响起因短暂的“百日维新”开始标志主要内容影响结局[来评价三、问题探讨1、简单的比较“维新派”和“洋务派”,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你认为“维新派”和“洋务派”哪个更进步?2、公车上书”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但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维新派都有哪些活动?4、《天演论》是一部什么方面的书?它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严复思想的先进之处在哪里?为什么?”[5、为什么光绪皇帝下决心变法?6、将“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洋务派的措施加以简单的比较。说一说:“戊戌变法和洋务派的相似处有哪些?它的进步之处在哪?有何意义?”7、“为什么‘百日维新’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8、“戊戌变法”在中国是注定要失败的。“为什么?四、小结(略)五、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公车上书”发生于()[]A.1872年B.1885年C.1895年D.1898年2.严复译述的(),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A.《海国图志》B.《泰西水利》C.《天演论》D.《论法的精神》3.掀起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A.1895年B.1897年C.1898年D.1901年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维新志士()在临刑前朗诵的一首绝命诗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6.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C.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7.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8.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顽固派的强大B.光绪帝被囚禁]C.袁世凯的告密D.帝国主义的破坏9.维新变法时期,居于北方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报刊是()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万国公报》10.“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二.填空题1、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1898年是旧历_______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