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存在相互作用。(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5)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教学思想:对学生来说,分子既抽象又陌生,如何用情景“撞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去说、去探究,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本案例中的科学探究力求避免形式主义和生搬硬套,从学生的原始认知出发,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之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脑海中逐步“生成”分子动理论的一些观点。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教师、教学资源(课本、媒体、实验、生活经验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知道分子动理论每个观点与其对应的实验。(3)应有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关可见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模型。◆教学过程:引入学生落座后,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态的?学生:液态。教师: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提出假说教师:为了搞清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大屏幕播放“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如图10-10,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动画中食指的动作。)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教师:发现了什么?学生:……教师:都是这样吗?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大屏幕上,两个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稍停,让学生观察、感受。教师(语调舒缓):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要提?有什么话想说?学生:……一定让学生尽意说,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要打断学生;而是认真地听,并适时把学生提出的关于分子的一些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一般能提出: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甚至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但往往想不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幅画面。用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植物嫩茎(或叶)上晶莹“欲滴”的小水滴。(画面特漂亮、醒目,有视觉冲击力,学生发出一片赞美声。)教师:小水滴受重力吗?……为什么不会掉落呢?学生:……板书学生的猜想(要点):2.实践检验教师:关于分子,大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猜想,咱们逐一研究。先研究分子的运动。刚才同学们提出: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那么,其他物体的分子也是运动的吗?学生发表看法,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如闻到花香、气味,糖在水中溶化……教师:好!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演示实验:一个大型的密封玻璃缸(可用方形鱼缸改制),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一侧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事先在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充气后用胶带纸封口),另一侧是空气。教师:观察缸内,两侧一样吗?……红棕色的是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侧是空气。抽去中间的玻璃,让学生观察扩散现象。教师: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实验?学生:……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播放固体扩散的音像资料:《金和铅的扩散实验》(录像中有实验的真实情景、有扩散后的实物照片、有实验过程的旁白解说)。教师:这又表明了什么?学生:……教师:总结以上实例和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模拟动画,并伴随画外音:大量实验和现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