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生物群落一、课前预习预习导航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A、不同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D、湖水和其中的全部鱼类2、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为,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个体3、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4、下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5、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包括森林中的()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6、在对某地麻雀和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约有麻雀多少只()A.2000只B.400只C.200只D.500只7、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资料卡片3000米深的海底还有生物吗?海水对阳光具有吸收功能,在2000~3000米深的海底,无疑是没有一缕阳光的,按理说那里不该有生物生存了。但事实却相反,1977年,法国科学家乘坐“阿尔2”号深潜艇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斯群岛海域,在距海面3000米深,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5个生物群落:有粉红色的鱼、白色的螃蟹,种群数量时间BA以及成千上万棕色的贻贝和巨大的白蛤等。在火山口,一大片巨大的蠕虫在一根高达4米的竖管状顶端摆弄着松软的鲜红色羽毛状的东西。类似的发现还有1979年4月,加利福尼亚湾外侧海底,2500米深处,水温高达350℃的热泉口附近也有成千上万的红色大蛤、管状蠕虫、螃蟹、藤壶等生物。为何在3000米深的海底还有生物生存呢?科学家从海底采取的海水样品有一股臭鸡蛋味发现了其中奥妙。原来海底热泉水从地下带上来许多硫酸盐,硫酸盐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硫化氢,硫化细菌将其氧化的同时取得能量,并以此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从而大量繁殖起来,小动物以细菌为食物大动物又以小动物为食,它们形成一条不依靠阳光而依靠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的特殊食物链。二、课堂释疑要点预览(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和消亡规律的。种群中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殖后代,所以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进化论观点看,种群是一个进化单位。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物种是生态系统功能结构中的基本成员。(2)种群数量的变化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最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另一个是迁入率与迁出率。(3)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调查方法来估计种群的大小或种群密度。①直接统计法:就是直接用目测统计的方法,适用在开阔地区统计大型的哺乳动物数目等。②标志重捕法:本方法的原理很简单,设某种群有N个个体,其中a个个体是第一批捕捉并标记,放回原处。经过一段时间后,估计标记个体与原来未标己个体混和均匀。再捕捉b个个体,其中c个个体是带标记的。则某种群的总个数就可以求出:即N:a=b:cN=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稳定的种群,即该种群没有迁移现象,出生率和死亡率几乎相等。统计一个池塘里的某种鱼类数量或某一昆虫的数量时,常采用此法。③取样计算法(样方法):在需测定的陆地或水域随机划出若干个样方,统计每个样方的全部个体。求出所有样方的平均数,根据平均数以此估计种群的数量;或者求出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密度。统计范围大,种群个体较多的常采用此方法。④间接估计法:常用统计动物洞穴、粪便、皮毛收购量等的数量来间接推算总量。(4)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