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七课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课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中华民族之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材料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永不泯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一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1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基本内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土尔扈特东归”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事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活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3、爱好和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世纪宝鼎”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4、勤劳勇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晶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5、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在历代中国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典故和名言,用来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略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