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加上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3.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4.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1.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用心爱心专心二、野蛮的经济掠夺1.强占耕地,掠夺农产品2.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3.控制金融,攫取中国资财三、推行奴化教育1.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推行同化政策2.宣扬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1.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汪伪政权的建立。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本课难点: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其内容多而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其方式和手段学生较难理解。二、讲述本课内容前,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秋广州、武汉失陷,中国人民经过一年多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三、“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一目,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讲清三个问题。1.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时间和标志,即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接着要着重讲清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日军占领了中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富饶地区。从具体战役上看,日本是胜利了,但从宏观或整体战略上看,日本并没有胜利。日军的全面进攻,没有摧毁中国的抵抗力量,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没有实现“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随着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的扩大和战争的消耗,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其财力、物力和兵力不足等的弱点已暴露出来,它的困难正日益加剧,它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可结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兵少等弱点的分析)。就中国方面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但人民抗战力量尚未达到能够进行战略反攻的程度,中国人民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样,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但实施这个方针的具体战略方针在不同时期是有区别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日本被用心爱心专心迫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的动因。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迫使其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抗战初期,日本重视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对国民政府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日本侵略者感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力量对它构成最大的威胁。因此,由轻视共产党改为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