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3.12.3价值创造与实现新人教版必修4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生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理解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追求个性与奉献社会是统一的。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要领悟和认识到,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是劳动和奉献,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艰苦奋斗。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热爱劳动、奉献社会和顽强拼搏的精神。2.解析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所以,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讲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应看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在讲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时,应看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识记:(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2)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2.解析: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五、教学过程设计I.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课堂小结II.教学过程(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课堂探究:(1)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设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劳动使人品尝幸福,奉献使人生获得快乐,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是奉献着的人生,是以劳动为荣的人生。因此,把奋不顾身工作着的人生看成是真正的有意1义的人生,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问可以让学生探讨,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师生活动: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可列举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先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如制作班徽、出板报等,学习中的一些创造性活动等,在此基础上,谈谈进行这些创造性劳动的感受,是否有获得成功的愉快,是否也使同学感到愉快,是否增强了自身的某种能力等。明确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课堂探究:(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共有两问。第一问旨在告诉学生雷锋之所以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把自己的生活的目的看作是让他人生活得更好。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第二问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一个整天想着自己、斤斤计较蝇头小利的人,一个心里没有他人,没有大众,总是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可言的。师生活动: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也是学生熟知的,但是深入探讨雷锋行为背后的理念却是以往少有的活动。因此,本探究活动不在于一般性地谈雷锋,而是要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