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的目的。2.理解并掌握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3.了解中英、中葡联合声明。二、德育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中共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党的立场和路线,培养学生热爱党的情感。2.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非凡智慧,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3.通过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内地和香港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坚定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决心。三、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分析叶剑英谈话中关于“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小字内容,说明它包含了“一国两制”的思想,通过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使学生概括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如期回归。●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运用。●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讲述设置问题。2.提问法:由相关材料引出问题,学生回答。3.讨论法:学生讨论、事实论证党的政策的正确性。●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首先采用提问法,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导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概念,然后具体分析概念的内涵,并将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引出“一国两制”适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澳门首先得到成功应用。针对台湾问题新动态,教师提供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所学观点,并观察思考社会问题。●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投影显示相关材料,由材料引出本节内容)[投影显示]用心爱心专心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用欺骗的手段,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与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霸占了香港、九龙半岛,强租了新界,并在香港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山水相隔不能统一,骨肉同胞不能团圆。历史的发展,使炎黄子孙面临着双重的使命: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富强。[教师提问]以上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以上材料说明了香港、澳门曾是我国的领土,被英、葡殖民者分别强占,台湾与大陆分离。[教师补充]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如何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意义重大。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板书]第四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教师提问]台湾是什么时候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学生回答]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教师讲述]为使台湾与大陆统一,党和政府决定采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板书]1.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教师讲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55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就提出过“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利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20世纪70年代,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有了重大发展。下面大家看教材,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又提出了哪些方针政策?[学生回答]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