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水资源授课日期201年××月××日时间A/B/C/D/E/F段主题物质的分离与水资源教学内容(1)描述地球上水体的名称及大致比例。(2)关注水体污染及防治。(3)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和简单原理。(4)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5)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2、不断地加热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蒸发其中的溶剂,该溶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说为什么?3、许多地方的自来水是从河水净化而来,你认为要将河水中的什么除去?一、物质的结晶下图:硫酸铜晶体、云母、石膏晶体、方解石1、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有固定的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如食盐,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如沥青,松香,有机玻璃等(3)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规则的形状;有无固定的熔点等。2、结晶(1)结晶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注意:结晶后余下的液体叫做母液)(2)结晶的适用范围及原理:范围: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原理: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拓展】看懂溶解度温度变化图标几种不同物质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的不同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变化非常大,而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变化很小或者基本不变结晶就是分离一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的物质和一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的物质3、结晶的两种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含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的物质):将热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下来,从而使其溶解度下降,溶剂量一定,溶液中溶质过饱和,从而析出。如: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2)蒸发溶剂法(一般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也可以用于其它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4、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注意:硫酸铜粉末为白色,硫酸铜结晶为蓝色(1)实验器材:量筒、烧杯、药匙、滴管、玻片、温度计、20厘米长的细线、显微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2)实验过程:制备小晶体:①准备一杯约50ml温度约7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②静置、冷却、析晶。在容器口盖上一张清洁的白纸,再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一夜,温度缓慢下降,析出硫酸铜小晶体。小晶体“生长”成大晶体:①选晶:在晶体里选择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几颗备用。②晶体长大:用线把一粒硫酸铜晶体绑好,悬吊在饱和硫酸铜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最后长成大块晶体。(3)、实验注意事项:①制备较大颗粒晶体需控制的条件:晶种少,晶形完整,防震防尘,降温要缓慢。②制备饱和溶液时,防止过饱和而析出晶体;③过滤速度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④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慢冷却;⑤晶种的选择是关键,要获得形状完整的晶种,应使用纯净的硫酸铜,防止灰尘落入溶液;饱和溶液要静置,避免振动;⑥晶体的“成长”需要多次结晶,整个过程中在线上只留一粒晶体,多余的要去掉,每次取出要修改外形,使其保持完整形状。5、结晶水合物结晶水:有些晶体在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往往要结合一定量的水,这部分水存在于析出的晶体中,叫做结晶水。硫酸铜晶体又称为胆矾或者蓝矾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风化本质:结晶水合物分解。风化现象:由晶体状逐渐变成粉末状。因此凡具有此现象的自然过程都可称为风化,如岩石的风化,它显然不属于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潮解: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粗盐会潮解二、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1:沉淀法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常会加入凝聚剂(活性炭,明矾)2:过滤法过滤操作实验仪器: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具体过程:首先滤纸圆形对折再对折打开其中的一边使滤纸一边一层另一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