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安排对知识点的认识:在时空上形成对这一时期边疆地区危机的正确把握,中法战争爆发过程的曲折性及战争结局出现的必然性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纲要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2、各区域的危机表现(1)西北边疆(2)西南边疆(3)东南边疆二、中法战争1、原因2、越南北部的抗法斗争3、法国挑起战争4、清政府妥协退让的方针5、战争的进程(1)越南北部的战事(2)东南海疆的战事:马尾海战/台湾保卫战(3)镇南关大捷6、清政府乘胜求和三、《中法新约》的内容和影响过程设计:指导学生阅读归纳,综合分析史实的因果。1、时代背景的分析说明应是重点,资本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对外殖民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周边国家都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的安全环境更加恶化,边疆出现了新危机。2、中法战争正是在中国边疆出现了新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法国要完全独占越南,并暴露了加强对中国侵略的企图。中国尽管消极避战,步步退让,但最终还是被拖入了战争。用心爱心专心3、战争的全过程反映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消极腐败。对比世界潮流,制度落后是根本。4、台湾保卫战和镇南关大捷是战争中的亮点,胜利来自直接指挥者的坚定和人民的支持。5、战争的结果是:法国达到了控制越南并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的目的。就此而言“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这些应该分析清楚。高考链接近年来,出题涉及本课内容的较少。但与世界史、当代史的联系较大,牢固掌握该部分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很有好处。对历史地认识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很有启发。考点梳理法国侵越的目的,清政府反侵略的态度,刘铭传领导台湾保卫战,冯子材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结局的特点,《中法新约》的特点和影响都可以作为出题的依托。经典例题1、左宗棠曾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不能不急为之备。”下列事件与文中之意不符的是A击败阿古柏匪军,收复新疆B签订中俄〈伊犁条约〉C建立新疆行省D设置伊犁将军2、19世纪70、80年代曾入侵过我国台湾的国家是A日本、法国B日本、俄国C英国、美国、法国D日本、英国、法国3、19世纪70年代法军大举进攻越南北边的主要目的是A完全占领控制越南B打开中国西南门户C消灭抗法的黑旗军D攻占重镇河内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清军应邀援越抗法②清政府对法宣战③黑旗军纸桥大捷④法军进犯台湾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用心爱心专心5、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是A清政府采取“不可衅自我开”的方针B清军与越军缺乏配合C清军缺乏统一指挥D清军备战不足、贪生怕死6、李鸿章说:“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是要A激励清军将士英勇奋战,争取抗法胜利B在中法战争中以军事斗争来推动和谈C借谅山一战的胜利,要法国放弃不合理要求D乘胜收兵,求取妥协的和平7、清政府将台湾由府升省的根本目的是A密切台湾与大陆的联系B加快台湾地区经济发展C巩固海防维护统一D促进台海文化交流讨论:中法战争中国能取得彻底胜利(粉碎法国独占越南,打通中国西南门户的企图)吗?兼论“乘胜即收”还是“乘胜前进”好。(结合中法国力对比,国内、国际形势,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等方面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参考答案:DABCADC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