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氯及其化合物考点1氯气1.[2015福建高考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1)仪器a的名称是,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装置B中的现象为。(2)为了使Cl2在装置C中被KOH溶液充分吸收,装置A中滴加浓盐酸的速率宜(填“快”或“慢”)。(3)有同学认为若对调装置B和装置C的位置不利于提高装置C中氯酸钾的产率,你是否认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实验二】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①从装置B中量取25.00mL氯水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慢慢地充入SO2,溶液浅黄绿色完全消失后再充入一段时间的SO2。②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BaCO3粉末,过滤,洗涤,将滤液导入滴定池中。③取0.01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棕色滴定管,用电势滴定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的电极电势有最大的变化)测定氯元素的含量。通过测得的电动势(E)可知溶液中c(Cl-)的变化,部分数据如表所示:V(AgNO3溶液)/mL35.0039.0039.8039.9840.0040.0241.0043.0045.00E/mV-225-200-150-10032.5165245270295(4)量取25.00mL氯水所用的仪器是;操作②的目的是。(5)测定氯元素含量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6)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mL。本题从定性角度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氯水的制备,从定量角度考查氯水中氯元素含量的测定,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具有良好的难度梯度。解题模型:链接考法1命题角度考点2氯水、次氯酸、氯的含氧酸盐2.[2019山东日照模拟]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用ClO2气体制备Na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可将ClO2制成NaClO2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B.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排出ClO2,使其在吸收器中被充分吸收C.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2ClO2+H2O22ClO2-+O2↑+2H+D.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本题采用微型工艺流程考查氯的含氧酸盐的制备,今后高考可能会继续加强无机化工流程的考查力度,体现高考命题源于“真实情境问题”。解题模型:链接素材11考点3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2018全国卷Ⅲ,27,14分]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1)KIO3的化学名称是。(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其迁移方向是。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写出一点)。该题具有科学的难度梯度,体现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设问角度巧妙,如“逐Cl2”采用的方法;情境新颖,如给出一元强酸碘酸(HIO3)的酸式盐KH(IO3)2。“电解法”制备KIO3,实际上是制备IO3-。第(3)题第①小题要求书写碱性条件下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实际是H2O电离出的H+放电。第③小题评价“KClO3氧化法”的不足之处,增强环保意识,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题模型:链接素材12考点1氯气考法1氯气的制备、性质及应用命题角度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探究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有关性质。(1)装二氧化锰的仪器的名称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正确连接装置后,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3)一定温度下,将多余的Cl2用100mL1.7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冷却至室温后,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检测,测得其pH=13(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ClO-和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请回答:①吸收氯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mol。②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4)通二氧化硫和氯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的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实验的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的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