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检查第一节固定资产的分类与价值构成一、固定资产的涵义:固定资产是指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其实物形态,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㈠具体确认标准:新会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标准。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属于固定资产。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㈡特征: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以供企业经营使用为目的,即供企业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服务、出租或用于企业行政管理目的;2、可供企业长期使用且寿命有限,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3、该项资产的成本及其为企业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分类对固定资产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㈠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将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两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参加生产经营或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用于职工住宅、公共福利设施、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房屋、建筑物、设施和器具等。按此分类,可以归类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之间以及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之间的组成和变化情况,借以考核和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促使企业合理地配备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用。制度规定,企业应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分别核算。㈡按使用情况分类可将固定资产分为使用中、未使用和不需用三类。1、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包括正在本企业使用中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无论是否在实际使用,都应作为使用中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生产经营和进行大修理等暂时停用以及存放在生产车间或经营场所备用、轮换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等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已购建完成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因改扩建原因暂时停用的固定资产。3、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因本企业多余不用或不再适用而准备调配处理的固定资产。如企业因转产而待调配处理的专用设备、模具、工具等。按此分类,有利于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比例关系,便于分析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挖掘固定资产的使用潜力,促使企业合理地使用固定资产,也便于企业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㈢按所有权分类可将固定资产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两类。1、自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可供企业自行支配使用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一般视同自有固定资产。2、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采用经营租赁方式从其他单位租入的固定资产,一般只指临时性租入固定资产,不包括融资租入固定资产。㈣结合以上几种分类方法综合分类,可将固定资产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3、租出固定资产4、未使用固定资产5、不需用固定资产6、土地(过去已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三、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二)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