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审核员在长江宾馆客房部,发现了正在现场使用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两种不同版本的《客房服务控制程序》文件。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4.2.3文件控制”的d)、g)条款。原因: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案例2:审核员在办公室看见“公司管理文件汇编”中的文件均为第二版,查阅受控文件清单上登记有8份文件是第三版。办公室文件管理员说:“这8份文件都是今年7月份修改后换版的,已经发放到有关部门使用,“公司管理文件汇编”只是我们部门存档用的,换不换没有关系。”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4.2.3文件控制”的c)条款。原因: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案例3:在对某公司进行审核时,发现有一份外来文件《中国羽绒与利用》在检验科现场使用,但在“外来文件清单”上却无此文件登记记录。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4.2.3文件控制”的f)条款。原因: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案例1:一位仓库保管员说,他不清楚公司的质量方针内容是什么,他认为仓库保管员只要按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5.3质量方针”条款。原因:5.3质量方针中,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全体员工都要知道和理解。案例2:某商场的质量方针是:“顾客第一、质量第一”。案例分析:该组织的方针过于简单,没有体现组织的宗旨,对满足要求的承诺过于简单,仅对满足顾客要求和产品质量提出要求,没有满足法律法规的承诺,没有持续改进的承诺等,因此不符合标准“5.3质量方针”的规定。案例: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半年前成立了公关部。但是对公关部的职责范围一直与办公室工作有部分交叉。为此双方在工作上发生不少矛盾,使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规定。本案说明质量管理体系发生变更时,没有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因而造成工作上的矛盾。这点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应预先予以解决。案例1:按规定现场监理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因近期工地监理任务增加,公司只好向省建筑公司暂借了3名施工队长顶岗,他们的监理专业培训要等到下半年再安排。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的b)条款。原因:6.2.2能力、意识和培训中明确:“组织应: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案例2:在人事教育科查看人员培训情况时,发现所有搬运人员和部分焊接工人的培训无记录可查,审核员问如何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人事科长说:“反正都培训了,有效性很难评价,但我们相信他们”。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的c)、e)条款。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案例1:印刷厂成品仓库的屋顶已经有3处渗水的印迹,仓库保管员说,厂里已有计划,保证在夏天台风季节来临前修理好。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6.3基础设施”条款的规定。原因:6.3基础设施中明确:“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案例2:电视机总装调试后需进行老化实验,电视机厂总装车间到老化实验室之间有200米长的过道,地面已坑洼不平。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6.3基础设施”条款的规定。原因:6.3基础设施中明确:“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案例3:装配车间使用20多台气动扳手,从95年购入后,由于使用的负荷率过高,离合器已有较大磨损,常常不能把螺钉拧紧。车间主任说:“生产任务太紧,根本没时间进行维修,也没有经费更新设备。”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6.3基础设施”条款的规定。原因:6.3基础设施中明确:“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案例1:某工厂与一个化工厂签订了一份合同,要为化工厂制造一座高60M的馏化塔,要求整体焊接,在现场一次安装,而该厂的焊接车间只有40M高,车间主任对于这种事先不与焊接车间商量的做法,很有意见。案例分析:不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