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涌泉素有“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的美誉。近年来,涌泉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休闲旅游乡镇”和“灵江流域工业重镇”目标,精心运筹,狠抓落实,已初步形成了“以柑橘为主的特色农业,以船舶制造为主的现代工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新兴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伴随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从贴近群众需求出发,通过完善领导、加大投入、突出特色,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近年来我们涌泉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一、以文化建设发展推进乡风文明。一是以文化发展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在全镇建起一批传播先进文化的宣传文化阵地,建成各类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32家,创建率达82%。2007年,梅岘村还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880平方米的全省首家村民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篮球场、乒乓球场、电影放映架等设施,添置图书2000多册,征订各种报纸杂志30余种。二是以文化特色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随着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涌泉镇在各村开展了腰鼓、排舞培训活动,并建起了一支“百人腰鼓队”,受到了农村群众的喜欢。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从麻将桌转移到村民中心,每天一起练习排舞已经成为大家文化生活的新风尚。三是以文体活动带动文化发展。07年6月,涌泉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08年8月,梅岘村村民自发举办首届夏季村民趣味赛,村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热情高涨。近年来,涌泉镇通过组织各村、各单位参加xx市、xx市的文明村、文明单位评比、举行“和谐家庭女主人”、“文明楼幢”、“文明返销大户”等评比,倡导文明新生活。二、以“橘文化”挖掘推进文化发展。为更好地发扬橘文化,涌泉镇将镇区里的绣娘组织起来,通过全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和橘花节等活动,向当地年轻人和八方来客展示涌泉刺绣。五彩的桔球、桔花鞋面、桔饰帽等在绣娘们的巧手下栩栩如生,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学习。涌泉第1页共3页刺绣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如今,涌泉到处都可以看到针法精良的绣品。除此之外,涌泉农民还以“橘”为主题,自编自演自导表演唱节目《满园瓜果满园金》,以展现涌泉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生活翻天覆地变化。该节目不仅在xx市农民种文化比赛中获银奖,还在全省特色乡镇竞赛的专场文艺汇演中进行了精彩展示。此外,该镇的各类农民活动队伍配合xx市开展“送文化下乡进村”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农民文化演出近30场,广受群众好评。三、以农村休闲旅游推动环境整治。涌泉镇距今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镇区的延恩古寺和南屏书院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凭借深厚的柑橘文化内涵,涌泉镇通过举办摄影比赛、书画展等活动,打造“品涌泉桔、游延恩寺、观涌泉井”的特色文化一日游。09年,我镇借助此次首届临海(涌泉)橘花节的开展,重点打造外岙村农家乐。通过农家乐事业开发提升村民的环境整治意识。不但每个村都配备清洁员,而且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村民圈养家禽,共同打造整洁的卫生环境。四、借助媒体合作推动文明建设宣传。2008年,涌泉镇借助现有的文化品牌优势,开展“全省晚报看涌泉”活动,并积极参加浙江电视台公共X8226;新农村频道推出的首届“新农村冲击播”活动,从全省712个乡镇中脱颖而出,名列“浙江十大电视助推特色乡镇”第一名。凭借着“涌泉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品牌蜜橘与品牌主持人小强“强强联合”,通过制作电视专题片,参与《新7点》、《翠花牵线》、《贝贝带你逛农家》、《新山海经》以及《流动大舞台》等一系列节目录制,挖掘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以橘为媒的文艺节目,展开了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宣传。2008年9月,倍受群众喜爱的“流动大舞台”走进涌泉镇梅岘村,即为涌泉人民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也进一步宣传了涌泉,展现了涌泉人民的精神风貌。我们涌泉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XX省十大电视助推特色乡镇、省级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强镇、省级生态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和省小康型老年体育镇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梅岘村作为全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