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现状姓名: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对中国国际收支与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及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出了初步的讨论。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国民经济经济过热发展不平衡1.国际收支概述1.1国际收支的概念及意义国际收支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获得而引起的。国际收支的概念因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与范围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国际收支就发展成为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或者说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也是已被各国普遍采用的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状况全面反映了一国外部经济的均衡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货币汇率的波动,还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的变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国际收支具有重要意义。1.2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⑴国际收支逆差的不利影响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b.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⑵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a.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b.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c.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2.中国国际收支现状2.1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从1994年起到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呈现持续“双顺差”的局势。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经常项目顺差总计达到15025.69亿美元,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总计达到5290.09亿美元。持续的“双顺差”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0.3亿美元,比2007年末增加了4177.81亿美元。在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所下降,增幅较2007年放缓。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下行。由于经济不景气,全球购买力减弱,我国的出口贸易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成本增大,出口产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