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调研报告一、农业生产用水情况XX县区耕地面积60万亩,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从孔雀河、塔里木河引水灌溉,2008年孔雀河流域灌区用水指标为1.66亿立方米,亩均毛灌溉定额不足4oo立方米,加上输水距离长、沿途蒸发、渗漏等水量损失较严重,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1。加上受塔里木河上游来水量逐年锐减和博斯腾湖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XX县区自2004年以来遭遇了严峻旱情,而XX县区种植的绝大部分都是高耗水的棉花作物,在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十分突出。二、节水灌溉技术现状XX县区共有三座平原水库,总库容6100万立方米。干渠14条,干、支、斗、农四级渠道总长3299公里,防渗衬砌渠道70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4058座,其中:闸2260座,桥848座,涵949座。(一)地表水节水现状。一是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进入90年代以来,由以前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逐渐转变成标准沟畦灌、小畦灌、细流沟灌和沟植沟灌等,2004年进行高标准节水滴灌试点,2005年开始推广、普及,2008年,完成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37.8万亩,其中:加压滴灌面积20.3万亩,常压滴灌面积17.5万亩,2009年计划推广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15万亩,目前已完成13.7万亩。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全县共有灌溉干渠239公里,累计修建桥、涵、闸等各类渠系配套建筑物6126座,机电井1347眼。三是灌排渠建设。全县灌渠总长3299公里,其中干渠总长239公里,支渠总长1492.2公里,斗农渠长1567.8公里。排渠总长1118公里,其中干排总长219公里,支排总长418公里,斗排总长390公里,农排总长91公里,排水系统工程为明沟排水。四是渠道防渗。渠道采取砼板防渗,许多干渠还采取了塑第1页共16页模+砼板、砼板+苯板防渗的方式。(二)地下水利用。编制了《XX县区地下水利用规划报告》,在孔雀河两岸和兴平干渠沿岸等水量相对丰富的地段打井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缓解旱情。三、存在的问题(一)灌区配套设施差。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渠系配套工程大多是修建于七、八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加上渠道引水路线较长、渠系线长面广,分水建筑物不健全,防渗效果差,致使一半以上水在输送途中损失。(二)耕地普遍存在盐渍化。土壤盐碱化严重,全县有约三分之二的灌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的威胁。(三)政策、管理措施薄弱近年来,XX县区陆续出台了一些与农业节水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但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突出的是宏观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滞后。《关于印发XX县区农业灌溉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四、采取的对策及建议(一)全民参与,拓宽投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节水投入主体,结合区、州补助资金,出台相关补助政策,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其他社会经济实体全民参与节水的积极性。(二)积极推广先进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一是进行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基本条件;二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进行适时、适量供水,实现节水、增产和增效。(三)依托项目带动,加快节水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大型灌区配套、塔河治理、高新节水项目、小农水节水示范等项目,加快修建防渗渠道、引进节水先进技术,完善渠系配套,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用水效率。第2页共16页四)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低耗水作物面积,合理利用的有限的资源。禁止非法开荒,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在保证基本农田灌溉的前提下,其他种植户的总面积实行30%以上的体耕。(五)完善节水规划体系,落实规划实施。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和农业节水发展规划、地下水规划等报告,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指标和政策、技术措施,依据规划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六)科学调配有限水资源。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计划。建立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邀请用水户代表参与管理,发挥用水者协会作用。做到以水定地,水土平衡,优先保障基本农户农业用水。供水时做到计划水量到户、配水到户、计收水费到户、公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