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海西州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26日在海西州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州长孟海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7年工作回顾2017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州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和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大事要事喜事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生态、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开创了全州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2亿元、增长9.5%,增速全省第一,高出全省2.2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率25.4%,是2013年以来海西实现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全省第三。完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700.2亿元、增长25%,高出全省14.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对全省的贡献率3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11.1%,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对全省的贡献率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3亿元、增长9.4%。圆满完成州委和州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贡献了海西力量。2017年,我们还高水平承办了习总书记视察青海亲临海西一周年活动、第三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荣获全省唯一的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连续四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连续两次夺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第1页共19页杯”,谱写了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华章。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抓特色重培育,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产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增加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8%和29.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6和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分别增长33.4%、104.9%、11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10.8%。海西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有机枸杞产量居全国首位,枸杞出口创汇居全省农产品首位。青藜2号、3号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349.7亿元、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电池级碳酸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新能源产业率先融入国家战略,共建成新能源项目172个,总装机容量5617.5兆瓦,占全省的58.9%,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格尔木、德令哈成功入围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金属镁生产线14套主生产装置全部建成试车。青海油田英西探区狮210井成为第5口日产千吨井,刷新国内陆上单井日产记录。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10.1%。电商实现销售额2亿元、增长53.8%。旅游业“井喷”发展,水上雅丹、天空壹号列入国家优选项目,茶卡盐湖创全省景区单日入园人数最高记录,全州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24.4%、48.1%,“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品牌全面叫响。(二)抓协调重精准,调控服务力度得到新加强。充分发挥州委大督查五人小组、“五重”工作推进组及投资、工业运行、三产发展三个指挥部的职能作用。建立州县企业三级联动服务企业机制,全面落实州级领导联点蹲点责任制、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和增长点协调服务制,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品产销率达91.1%,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通过预算安排和盘活存量资金,共下达保稳增产专项资金1.3亿元,落实结构性减税18亿元。强化政银企合作,17家金融机构与63家企业签约总金额169.4亿元。第2页共19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力度持续加大。州内外各项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3.5%,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43.4%,证券累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