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对策丁芬芬内容摘要: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抓好师德建设,建立教师培训、评估、研究体系,努力建设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各级教育的方向。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一、阐述当前教师队伍素质现状我国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茁壮成长。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高,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不应忽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知识需求与教育者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1、教育理念变化,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授业”观念上。一些中小学教师仍抱着千百年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观念不放,推崇“师道尊严”,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学生唯师命是从,唯唯诺诺,学生被驯化成无条件服从、被动接受的学舌鹦鹉。2、教育目标变化,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基于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授课必然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观众”和“听众”、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由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一言堂等单向传导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采用考试、排名、训话、惩罚等手段,使学生主体性地位丧失,限制学生个性发展。3、国内形势发展,少数教师缺乏相应道德情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学校忽视教师的“师德”培养,不少教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耐不住清贫,不安心教学,心情浮躁,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同时,少数学校还发生体罚、亵渎学生案件。这些严重影响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4、信息技术发展,不少教师不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各个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提高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领域也要与信息技术结合,走信息化教学的路。但是,目前,不少中小学院校教师,他们掌握网络、信息知识有限,导致网络意识和数字化观念不强,不能熟练整合信息化手段于课堂。二、时代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面对这些情况,中小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养成,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1、教育理念变化,要求教育者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战略思想,为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指明方向。实施素质教育以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最终目标。为适应这一思想,教育者必须认真反思自身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以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依托,进行一场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使自己树立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互动式教学理念、形象化教学理念、案例教学理念、系统教学理念、愉悦教育理念相互交融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中,我们要防止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片面化、简单化,要明白现代教育是主体人的再生产,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知识含量,更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适应社会能力,实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真正解放,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2、教育目标变化,要求老师采用先进授课思想。课堂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它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