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论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王元林(暨南大学历史系,广州,510632)[摘要]两汉合浦、徐闻“土地硗确”,农业生产落后,但其在岭南和中外商贸中的作用重大。《汉书·地理志》载两地为汉代中外交通重要的始发港,在当时造船业还不发达,沿近岸航行的条件下,其地位是无法代替的。两地交通、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重要,合浦采珠业的发展,也为这一商贸活动注入活力。而岭南、南海诸国的珍宝、珍禽异兽、异香美木、佳果等,共同组成了亮丽的中外海上航线。[关键词]合浦徐闻南海丝路交通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标志着岭南已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秦末乱起,赵佗于此建南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灭之,分其地置七郡,合浦郡(治今广东徐闻、雷州境,一说今广西合浦境)即为其中之一其所辖的徐闻、合浦两县,据《汉书·地理志》所载,为汉代南海丝路重要的始发港。从两汉始,徐闻、合浦一直在中外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间合浦郡在岭南和南海丝路处于怎样的地位?本文疏理相关史料,揭示合浦郡在岭南政治、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剖析合浦郡所辖的合浦、徐闻两县对外港口形成的条件,展示岭南、南海诸国贡品和商品的种类与用途。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一合浦郡在岭南的地位与形成外贸港的条件首先,从历史自然地理来看,合浦所在的合浦盆地为地质断陷带。合浦断裂带位于六万大山、大容山与云开大山之间,即南流江谷地。这一谷地受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合浦盆地即是其中之一。受断块运动与差异性上升影响,合浦盆地周围、河流流向、海岸线和海湾呈折线展布。盆地东高西低,南流江下游主要河道不断由东南向西北迁移。而距今六千年左右冰后期海侵时,海岸线比现在还深入内地,南流江河口退缩到现在三角洲平原边缘的山口,合浦附近为岩岛罗列的浅海湾。随着海陆泥沙不断淤积,南流江三角洲不断向外推移,许多浅海变成泻湖1。距今二千年的西汉时,合浦沿海一带已形成港口,沿海一带人类活动频繁,汉墓累累,今合浦县城廉州镇的一千多座封土即可证明。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南端,雷州半岛在中更新世及以后成陆,其后受火山喷发、地壳升降和海平面升降的共同作用,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冰后期海侵时最终形成今天的海岸地貌2。由于当时沿海已有人类活动,随着对外交通的发达而出现了港口。徐闻、合浦成为两汉外贸始发港,地理条件十分重要。合浦位于中国大陆西南海北部湾的北岸,其所临北部湾沿岸,是中国南部洋流、季风、海上航线都十分理想的地区;徐闻则在大陆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它三面临海,陆海位置优越,可以相互连通;二者距海南岛及域外均有陆海较近之便。从交通路线来看,合浦、徐闻为陆海交通路线枢纽,是汉代南海丝路的始发港。秦汉时,今西江有三道与中原相通。其一,灵渠道。因灵渠连接漓、湘两江,两汉又分别是珠江、长江的支流,故从秦时起,这一交通孔道便成为岭南通往中原最重要道路之一汉武帝元鼎五年,路博德、杨仆平定南越,派“归义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即此道3;其二,临贺道(九疑道)。此道从西江支流溯贺江而上,越过分水岭而达湘江支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流潇水。九疑因为舜陵早已闻名于世,汉时于此道置八县(贺江沿岸广信、临贺、富川、封阳四县,潇水沿岸谢沐、冯乘、营浦、泉陵四县),足见其地位重要,特别是岭南首府苍梧郡治所广信县(治今广西封开境),位于今贺江与西江交汇处4,西距漓水入西江口不远,地位重要。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应走此道;其三,夜郎道(牂柯江道)。溯西江而上,或经今柳江,或经红水河(此水经岩溶地区,可能性不大)皆可达古夜郎所在地牂柯郡(治今贵州凯里境),夜郎与巴蜀有五尺道相通。《淮南子·人间训》言始皇征南越,“一军守镡成之岭”,镡成地当今湖南靖州境,其在柳江支流潭江沿岸,其当控夜郎道。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