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6页胃肠道用药新进展概述1.溃疡病的发病机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肠道的防御和攻击两种因素处于平衡状态,防御因子有胃粘膜层屏障、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及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返流、药物、饮料及食物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攻击与粘膜防御机能平衡失调,引起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胃壁细胞分泌功能及胃粘膜防御功能的深入研究,抗溃疡药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用于壁细胞的抗胃酸分泌药和防御因子增强药已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抗酸药只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2.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按作用机理抗溃疡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即增加防御机能药物,如(铝制剂及生胃酮、前列腺素类),及减少攻击因子类药物(抑酸药、抗酸药)。见表1。表1抗溃疡药物的分类分类中文名降低攻击因素药物抑酸药(抗胃酸分泌药)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选择性抗胆碱药哌仑西平抗酸药吸收性碳酸氢钠碳酸镁难吸收性氢氧化铝第2页共16页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6页螯合剂类铋制剂枸橼酸铋钾铝制剂硫糖铝前列腺素类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甘草制剂生胃酮类甘珀酸钠一、降低攻击因子的药物降低攻击因子药物主要有抗酸药和抑酸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三大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壁细胞分泌功能的深入研究,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相继发展,组胺H2受体拮抗药、胃泌素拮抗药、选择性抗胆碱药和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等,已在溃疡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1.H2受体拮抗剂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H2受体拮抗剂按药理作用可分四代,其中第一代代表药物为西咪替丁、第二代代表药物为雷尼替丁、第三代代表药物为法莫替丁、第四代代表药物为罗沙替丁。第三代的法莫替丁为强效品种,第四代的罗沙替丁为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品种。见表2表2临床应用的H2受体拮抗剂化学分类中文名外文名商品名咪唑类西咪替丁cimetidineTagamet泰胃美呋喃类雷尼替丁ranitidineZantac善胃得噻唑类尼扎替丁nizatidineAxid爱希法莫替丁famotidineGaster保胃健第3页共16页第2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6页哌啶甲苯类罗沙替丁roxatidine--表3H2受体拮抗剂的比较比较项目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尼扎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作用强度中较强最强较强最强生物利用度60~8050~6090~9540~5090~00半衰期(h)22~2.51.63~3.51.5~2.5抗雄激素作用有较弱无无无抑制药酶作用有无无无无剂量d-1(或分2次)800mg300mg300mg40mg150mg第4页共16页第3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6页H2受体拮抗剂作用机理是:组胺与H2受体拮抗剂结合后,首先激活作为受体一部分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胃壁细胞的ATP生成CAMP,最后在H+-K+-ATP酶和蛋白激酶参与下分泌胃酸,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对H2受体的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临床报道,H2受体拮抗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推荐是把每日剂量每晚睡前一次服用,或每晚餐前服用全日剂量。这是因为夜间胃酸分泌增多,是十二指肠发病的主要因素。此给药方案正巧为抑制最高胃酸分泌的时间,从而发挥最大效果,这种服药方案在夜间适度抑制胃酸,尽可能少地干扰白天胃肠生理功能,可以不影响病人的正常消化功能。有时为了缓解白天的自觉症状,特别是短效品种,也可以考虑把全日剂量分两次给药。2.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本身是一类无活性的前体药,进入肠道吸收以后进入血液,由于其为弱碱性,所以很快就被吸引到壁细胞分泌小管的高酸环境中,在壁细胞分泌小管处要与H+结合才能形成有活性的物质-次磺酰胺。该活性物质再与H+-K+-ATP结合,使酶失去活性,这样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因而对基础、夜间胃酸和五肽胃泌素、试餐等刺激的胃酸分泌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