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共60分)1.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且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的功能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答案:A2.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B.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均减少C.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D.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解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图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除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外,还可随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其他部位,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这些细胞的代谢速率。答案:C3.当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减、增、不变B.增、增、减、不变C.增、减、增、不变D.增、增、减、降低解析:当人体所处环境温度由25℃降至5℃时,机体散热加快,同时机体将加快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有机物大量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以维持体内水的平衡。由于体温稳定,所以酶的活性不变。答案:B4.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解析:乙肝抗原呈阴性说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体内含有乙肝抗体;抗体可能是曾感染乙肝病毒痊愈后存留下来的。答案:C5.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③过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而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只有1种说法正确B.只有2种说法正确C.只有3种说法正确D.4种说法均正确解析:过敏反应会产生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但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是目前预防过敏的最好办法。答案:C6.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a、c、dB.只有c、dC.只有a、cD.只有c解析:兴奋在被刺激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的,当经过突触时是单向传导的:即由突触前膜经过递质传向突触后膜。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c、d。故选A。答案:A7.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成“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解析:ab处于同一神经元A上,cd处于同一神经元B上,bc间存在突触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只能由b传向c而不能逆转。静息时电位应为外正内负,若刺激b点,可引起a点先发生膜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和A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