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2、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联系单、图纸会审记录;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8、御景尚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1、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地点: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工程设计层数30层、地下一层,设计桩基为人工挖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000mm,有效桩长~9m-13m.承载方式为端承桩。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相关参数,桩端持力层为⑤中等风化千枚岩,桩端有效长度需嵌入持力层1m。桩顶设计标高为-5。8m,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开始实施桩基人工开挖。混凝土标号工程桩、锚桩C35,试桩、检测桩C45。根据文件规定,本分项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平面布置详见附图。施工要求:由外向里、间隔开挖、分层掘进、每次掘进深度1m,支护一层开挖一层。技术保证条件:1)、地质报告:(1)场地各岩土层的分布与性质根据勘察报告,开挖后现场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第四纪全新世纪,洪积碎石土及志留纪千枚岩组成,现按层序分述如下:③-碎石土Q4dl+pl:黄褐~褐黄色。土质不均,该层含较多千枚岩碎块,岩屑及角砾、卵石等,局部为粘性土,碎石骨架作用较差,或不起骨架作用,多以砂土和少量粘性土充填,可见10~15cm的碎石颗粒。本层厚度1.30~4.90m,层底标高为363.86~372。14m层底埋深为6.80~21。60m。该层局部有山前冲洪积环境下沉积的中粗砂薄层或透镜体,如1#孔10。3~13.6m处。该层卵石含量较②-碎石土明显增大。以上各层地基土成分复杂,含较多千枚岩碎块、岩屑等,局部含少量中粗砂颗粒,夹薄层粘性土,主要为山前冲洪积环境下沉积,开挖时必须采取支护措施,防止坍塌。④-强风化千枚岩S: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岩芯成短柱或碎块状,节理裂隙很发育,倾斜层理,稍加震动即岩层理断开,可见铁锈迹,野外钻探较困难,1进持缓慢。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该层厚度差异较大,个别钻孔上薄层全风化千枚岩.本层厚度为2。40~5。10m,层底标高为360.76~368.54m,层底埋深为10.30~24。00m。⑤-中等风化千枚岩S: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岩芯成短柱或碎块状,节理裂隙很发育,倾斜层理,稍加震动即岩层理断开,野外钻探较困难,进持缓慢.岩石为软石,岩体破碎,野外钻探取室内试验岩验很困难,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本层厚度为9。80~17。00m,相应标高为350。96~355。54m,层底埋深为22。50~34.50m。⑥—微风化千枚岩S: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岩芯成短柱或碎块状,节理裂隙很发育,倾斜层理,稍加震动即岩层理断开,野外钻探较困难,进持缓慢,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本层未揭穿,其揭露厚度为1。00~7.50m,相应标高为344。46~351.70m。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①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但局部有渗水现象,受季节影响、水量不大,主要为松散岩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基坑开挖是应注意侧壁渗水问题。②地表水对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影响a.场地地表积水水量较小,连通性差,较易疏干,对基坑开挖影响不大,但施工前须注意引排.雨季施工时须注意采取预防措施保持坑壁稳定,以确保施工安全。b.裂隙水虽然水量较小,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仍有一定影响,施工时须注意引排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22)经过沟通对设计图纸中缺失的护壁设计做出补充设计。3)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定期对边坡进行定期监测.三、施工控制目标1、质量控制目标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2、项目安全管理目标a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工地现场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职业病发病率、重大设备事故均为0。一般工伤频率控制在施工人员总数的3‰以内。b安全达标目标: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经过检查必须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合格等级.四、施工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根据人工挖孔桩的工艺特点,计划在20日内完成试桩及锚桩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