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凤翔县城关镇三里河小学高晓妮我国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之士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实验,给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正是本文要和大家谈讨的中心问题。一、用新颖有趣的课堂导语诱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会迫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善于用巧妙的导语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高兴地大声答道:“喜欢!”我接着说:“老师给大家讲段《西游记》的故事吧。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有一天,天气很热,他们赶了大半天的路,又渴又饿,走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野,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勇敢的孙悟空驾云去远处寻来一个大西瓜,师父和两位师弟见了真是喜出望外。沙僧提议每人分西瓜的四分之一吃,猪八戒听了很不乐意,机灵的孙悟空眨眨眼说:‘那就分给你十二分之三,如何?’八戒这回乐了,连说:‘好,好,多谢大师兄。’故事讲到这,同学们,你们觉得猪八戒真的多吃西瓜了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猪八戒多吃了,有的说没有,我乘机导入新课——“分数的基本性质”。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数学内容的内在魅力,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应把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适当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实践活动等,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我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基本图形的纸片,开展拼图活动,学生的表现令我吃惊,小组同学合作,人多智广,他们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组合图形):像蝴蝶、像手枪、像宝塔、像小船……学生个个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进行了介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乘势追问这些图案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很容易就答出来了。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特点,为下一步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这种活动的效果正如布鲁纳所说的:“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1三、用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发展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有真实感,倍感亲切,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要动些心思,把要巩固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体会到是为用而学。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并标明价格(以元为单位,定价以小数为主)。选两位同学扮售货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模拟购物。学生在讨价还价和商品交易中,一方面巩固了小数加减法,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