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赵家垸小学程艳开一、教学内容:《鸡兔同笼》: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129-1131页)。二、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等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经历数学思想具体化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运用假设法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运用假设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设计意图:这节课所采用的“列表法”“画图法”实际上是假设法的一种。因为假设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不能被所有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里借助画图把假设法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假设法的内涵。)教学设计鸡兔同笼一、引入课题课件引入板书:鸡兔同笼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课件出示例一:(二)猜想验证,教学列表法老师这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找出答案(圈起来),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头/只鸡/只兔/只腿/条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答案。师:介绍列表法。列表法有什么优点:很好理解,一目了然。师:如果题目变成30个头或者50个头呢?我们在用列表法合适吗?(如果数很大,用列表法很麻烦,效率低。)【设计意图:猜测、列表尝试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但当问题中的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列表的方法就会很繁琐、复杂,这时列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揭示进一步学习假设法和代数法的必要性。】(三)尝试假设法(难点),并利用画图法更形象的解释假设法。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2、学生汇报方法3、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1)假设全是鸡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把画图法用课件形象的呈现出来,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模型】(2)假设全是兔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8-3=5(只)兔3、肯定学生的答案,用课件结合画图法再演示一次,最需要强调的是4-2=2的2是怎么来。【让学生多说,多练突破重点,难点,体验假设法是先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小结:其实我们刚才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引导学生总结。假设法解题的一般步骤:(1)先假设有一种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2)通过计算,找出事实与假设存在的差异(3)分析推理,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根据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原因列式,先求出一个未知量,再求出另一个未知量。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上课时提出来的“鸡兔同笼“问题。(1)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35×2=70只脚,这样就多出94-70=24只脚。(2)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鸡,也就是有24÷2=12只兔。(3)所以笼子里有23只鸡,12只兔。生:(1)如果笼子里都是兔,那么就有35×4=140只脚,这样就少了140-94=46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