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包装的学问”是在学生学习了怎样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学习在生活中将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进行包装时,通过计算它的表面积后进行对比,然后选择最优策略的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包装一个长方体物体开始,逐步增加相同长方体物体的个数,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目标】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2、在猜想、摆、验证、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应用】本节课是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学生在对一盒磁带进行包装时相当直观,当对2盒、3盒甚至4盒磁带进行包装时,只凭手中的实物很难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这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包装方案的立体图形,清晰显示出重叠后的长、宽与高,让学生快速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并动态显示各种包装方案中被遮住面的大小,使学生觉得包装方案中的最优策略不再抽象难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掌握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尝试摆放,找出多种摆法中最优的方案;能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每位学生准备4个音乐磁带盒,1个牛奶盒【教学策略】本节课,我以“猜想-验证-结论”为主线。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设计环节】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引言激趣。——推测猜想,操作验证。——对比方法,得出结论。——学以至用,形成技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及信息技术运用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师引言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那你们想收到什么礼物呢?跟同学们说一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包装好的礼物(课件出示展示)。师:同学们觉得这些礼物是不是包装得非常漂亮呢?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小红同学非常喜欢音乐,老师打算明天送二盒录音带给她,(出示2盒录音带),但送礼物一般都要经过包装,那么包装时要考虑些什么呢?(美观,实用,节约),今天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学习包装的学问。(出示课题:包装的学问)师:把二个音乐盒包装在一起,可以有多少种包装方案,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上的音乐盒来摆一摆。二、推测猜想,操作验证(新授课)(一)2盒音乐带的包装1、先让学生摆一摆,并请几名学生在讲台上展示。2、让学同们想一想,最常见又最实用是那几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三种方案贴到黑板上。并用课件显示。3、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那一种包装最节省包装纸呢?(第一种)4、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去验证呢?(计算)算什么?(表面积)什么的表面积?(摆成的长方形的表面积)5、让学生先找出各组合图形的长、宽、高,然后计算。第1种:长10厘米,宽7厘米,高4厘米表面积:(10x7+10x4+7x4)x2=276(cm²)第2种:长14厘米,宽10厘米,高2厘米表面积:14x10+14x2+10x2)x2=376(cm²)第3种:长20厘米,宽7厘米,高2厘米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