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小学部低英组作者:瞿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内容摘要:主动、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日益受到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欢迎。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低效化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现状的观察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有效性实施策略。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是以“合作”为灵魂,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既使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又发挥出群体能动因素,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学生个体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培养主动学习探求,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课堂组织的散乱,设置问题研究价值的缺少,学生参与面不广等,致使小组探究常“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合作”得热热闹闹,实则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学习”内容。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中,都会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仔细分析,则能发现诸多问题,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一、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表现一:有的看似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实例:“Workinagrouptoreadthewords”。教师的话音刚落,小组就积极展开讨论。但是仔细观察就发现有的小组都是优等生,讨论积极,气氛热烈;而有的小组由于基础较弱,无法展开讨论,有的甚至乘机乱说话;此外,有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两级分化严重,能力强的学生经常会喊:“老师,我们不想和XX一组!”,“老师,他不会说!”表现二: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简单地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点缀,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无法达致学习效果。实例:在一节香港朗文版教材1ACHAPTER6Blet’stalk公开课中,当教师呈现完几组图片后,让学生围绕看到的图片开展小组合作。但就在学生积极参与,意犹未尽之时,教师一声“Stop”,学生只好匆匆中断了合作,进入下一轮的小组汇报。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讨论。表现三:有的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只进行“Good”、“Welldone”等程式化的评价,而忽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指导。实例:在一节学习关于天气的随堂课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Whichseasondoyoulikebest?Why?教室里马上活跃了,小组成员饶有兴致地交流起来。几分钟后,教师一声Stop令下后,只有个别小组代表进行短暂汇报,遇到学生某些精彩的语言,教师也只是给予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是几句“Good,Great,You’reclever.”等常规的评价性语言,之后活动就结束了。发言的同学只好平静地坐下,脸上并没有任何成功的喜悦感。表现四:有的教师课堂组织松散,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有效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实例:在一次紧凑的小组交流之后,开始了小组汇报环节。台上的小组成员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台下的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不一会问题出现了,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有的是很认真地倾听,但在听到汇报的同学出现错误时,便急不可耐打断,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场面混乱。二、产生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