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绿豆苗的生长【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要完成课程标准里的学段目标是:3.2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8.1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在《种子发芽实验》和《比较种子发芽实验》两个实验的操作中,学生种的绿豆都已经发芽,并长出了叶子。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对绿豆苗的生长进行观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知道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植物生长需不需要阳光,需要学生用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另外,让学生以自然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例子讨论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的需求,进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前两课对“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探究,已经初步掌握了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科学地得出实验结论,知道了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空气。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顺势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也能说出“光合作用”这个科学词汇,但对于光合作用内涵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对于“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能举出一些例子,但是内容并不丰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科学探究目标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植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教学过程】一、聚焦: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预设: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空气。2.讨论:绿豆苗的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3.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生长起什么作用?预设:需要。光能使植物长得快、更绿、提供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种子萌发活动引入,从“绿豆种子萌发所需要条件”的探讨延伸至“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阳光对绿豆苗、对植物的生长会有什么作用”的思考,自然聚焦本课主题,指向性明确。]二、探索:实验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一)设计实验计划。1.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出示记录单,小组讨论,每人填写。研究的问题我们的预测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2.学生交流,完善实验计划。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我们的预测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光照水、温度、空气、土壤、绿豆苗的长势、绿豆苗的数量一盆绿豆苗有阳光照射,另一盆绿豆苗没有阳光照射[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过绿豆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过程,包括制订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所以这部分,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订实验计划,教师只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改变的条件和不改变的条件。这也能检测学生对对比实验计划的掌握情况。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梳理,规范并完善实验计划。]3.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操作,才能在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光照条件?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材料:两盆长势差不多的绿豆苗、透明大塑料瓶、黑袋子蒙住的大塑料瓶。学生讨论并完善操作步骤:把两个塑料瓶的头部剪掉,分别倒扣在两盆绿豆苗上,把它们同时放在阳光下,每天加等量的水,连续观察一周,记录现象。如图:5.学生操作。(1)在两个一次性杯子上贴标签并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