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流程:一个企业的兴衰与业务运做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要想把业务做好,同样也离不开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质量部门的通力合作及生产部门的密切配合。三足鼎立,俗话讲的好“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作不好的事情。1.业务、技术、质量、三个部门的流程衔接关系:A.技术部门制定“产品检验技术条件”从新产品做样品时开始,当业务员接到客户要求提供样品信息时,请把这个产品的图纸、(或样品、或图片)及在此之前与客户讨论的相关信息,一并提供给技术部门制定“产品检验技术条件"的负责人员,由技术部门在三天内,负责编写出“产品检验技术条件".(包含内容:材质、关键尺寸(公差)、表面处理、包装、标识、检验用的量、检具、).然后,将“产品检验技术条件”转发给业务和质量。B.质量部门检验产品并作好详细的记录:新样品完成后,由质量部的质检人员,依据“产品检验技术条件”,对样品进行认真的检验.并作好详细的检验记录(“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有些产品需要封样的,一定要作好封样工作,(以便为批量生产时作检验依据,特别是外观质量.).“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由质量部编写,将发现的所有问题都要一一列清,然后,按ISO9000质量体系的要求,让生产部门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对所检产品进行综合判定.然后,将“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转发给业务、技术。技术部门收到报告后,需要对照“产品检验技术条件"看看,是否还有不合适或不完善的条款,进行完善和修订。以备今后大批量定单生产时贯切执行.业务部门(业务员)收到报告后,需要与生产部门交流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采取什麽措施?使产品能达到“产品检验技术条件"和客户要求。做出合格的产品.C.收到产品定单(批量)生产流程:当业务员接到客户产品定单(批量)生产信息时,请把这个产品的样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或前个定单发货时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找出来,对存在的所有问题,都逐项落实记清楚.再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核实改进措施。在生产前就提醒大家,预防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在业务员接到客户产品定单(批量)生产信息后,需要同时转发给技术部门和质量部门。技术部门制定标准负责人接到客户产品定单(批量)生产信息后,需要与业务员进行交流沟通,把前一个定单客户收到产品后的产品质量反馈信息(没有最好!)进行汇总,并补充修改完善“产品检验技术条件”。作为新定单生产发货检验的依据。质量部门接到客户产品定单(批量)生产信息后,先指定该产品的检验负责人。再由检验负责人将前个定单发货时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或样品质量检验报告)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理顺,生产前与生产部门落实产品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是否到位?提前预防,避免前期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并作好每一次检验的质量记录,汇总登记备案,以便其他质检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时有具可查。了解产品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质量问题,便于监督。D.业务、技术、质量、三个部门的流程关系:技术部门制定“产品检验技术条件"。质量部门按照“产品检验技术条件"检验产品。判定是否符合?业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贯切和执行“产品检验技术条件”。E.;业务员(质检员)验收货物的一般规程(技术制定验收技术条件时仅供参考部分内容环节)本规程规定了产品验收的一般程序和要求。具体产品的检验应按相应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1.验收货物前:1.1业务员要明白所验收货物的用途、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和检验方法,并确认关键项次.1.2业务员验收货物时,必须要对所使用的量具、检具(含自制)、工装进行校验。确认量检具精度的正确性,是否在有效期限内。2.验收货物中:按产品图样(样品)和验收标准对所验收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2。1外观质量:用肉眼或放大镜,对产品表面(加工、电(热)镀、喷涂、喷漆等)质量进行检测,看是否存在各种加工缺陷和瑕疵(如裂纹、污点、油脂,漏涂、漏焊、变形等),是否有磕、碰、划伤、镀层或涂层脱落、变色、锈蚀等现象。用相应的检具和方法对镀层或涂层的厚度、硬度、结合力、色泽、光泽以及机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