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学设计婺源县太白中学汪韬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单位及其换算。·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橡皮筋、火柴棒、一截车胎、大头针、大螺栓、木块,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教具】橡皮泥、烧杯,水,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金属块1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杆秤,台秤,磅称,问学生这些工具用来测什么的,然后教师引出“在物理学上,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物体的质量》,教师板书:5.1物体的质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5.1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定义,符号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杆秤,台秤,磅称,问学生这些工具用来测什么的,引出“在物理学上,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物体的质量》,教师板书:5.1物体的质量。回答:观察回答:观察对比思考通过讨论和引导,总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引入到“如何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二、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二讲解:1质量的单位2质量的单位换算1t=103kg1g=10-3kg1kg=103g1g=103mg3一些物体的质量1.说明学习物理量一般从定义,符号,单位,测量(计算公式)进行学习2.强调:(1)“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介绍千克的规定;(2)感性认识“吨”、“千克”、“克”(3)还有比“克”更小的单位是“毫克”估测常见物体质量:成年人:约50-70kg1包方便面:约100g1升水:1kg1个鸡蛋:约60g1个苹果:约250g1个大头针:约80mg观察了解练习一袋米的质量为10kg=____g=____mg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大象,一头大象的质量是6t=____kg通过了解,运算熟悉单位之间关系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三:质量测量的工具----天平1:结构2:使用注意事项从上述物体的质量,引入要知道这个金属块的质量是多少,该怎么办?你能说出几种工具可以测出它的质量?学生讨论并回答: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对生活中的用具有个初步了解,体现物理与生活联系质量的测量工具(课件)展示:测量质量的工具引出托盘天平继续(课件)【演示】:天平的结构和注意事项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质量的测量三:练习正确使用天平1:正确调节2:正确测量3:测出物体(橡皮泥和水的质量)媒体演示1:天平的调节2:天平的测量与读数学生观看媒体,并总结,动手操作测出橡皮泥和水的质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要点,培养学生的掌握天平的使用。四: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