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应用策略姓名:陈日娣单位: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科目:语文电话:13650664708邮箱:707465362@qq.com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应用策略河源市201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汉字结构复杂,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别字,尤其是小学生,错别字更是“常见病”“疑难病”。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年级又逐渐呈下降趋势。当前学生的错别字“发病率”特别高,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小学生错字别字多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呢?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汉字本身特点的原因。下面分别就这些原因作一些分析。(1)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①小学生知觉分化水平低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事物的知觉主要以整体轮廓的感知占优势,细节的辨别力差,在辨认和记忆字形时,容易抓住字形明显的笔画,而忽略了细节部分。在识字过程中,他们倾向于整体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②受习惯因素影响小学生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对后续学习产生干扰。如“领、岭、玲、伶”学生在学习这类字时,都是带点的令,在头脑中形成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在写“念、矜、衿”等字时,就会自然的把“今”加点写成“令”。③受学生情感意志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意志力较薄弱。在书写汉字时,重结果轻过程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在书写汉字时,学生只限把字写对,不注意按正确的笔顺方法书写。(2)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在识字教学中,受时限的制约和教师本身知识的积累,没有将汉字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较注重学生字形模范,缺乏汉字构形的属性及理据分析,使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字义与字形、字音的关系,因而在运用中张冠李戴。这种情况在高年级特别突出,如因形近而至误的别字、形近音同(近)而至误的别字等,学生不会从字形上分析字义,不会从部件上区分字义的差别,造成大量的错字、别字的出现。(3)汉字本身特点的原因汉字属方块字,由不同笔画、偏旁、部首,按不同的数量、空间位置、布局方式组合搭配而成。要掌握大量的文字符号,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预防和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别字则不同,它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综合考虑。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预防错别字的应用策略。(一)依据学生心理识字,预防和纠正错别字1、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预防错别字“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所需要的情绪表现。小学生如果对识字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识字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避免产生错别字。(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兴趣(3)巧作游戏,引发兴趣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小学生粗心大意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有意注意的维持依赖于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要清楚地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因此我们通过让小学生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国方块字的字形美,培养小学生具有写正确、规范、工整的字的兴趣,来延长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减少错别字现象的产生。比如,在容易写错的字的旁边,注明哪些部分是容易被遗忘和写错的。可以将两个字形相似的联系起来记,并注明他们两者的区别等。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错别字的产生主动学习是学生发展过程的核心,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某些知识,但这些知识如果学生不自主发现、主动学习,就会很快被遗忘。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