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在杭州城外被日军飞机炸死的6岁孩童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肃穆荒谬憧憬呵护杀戮悼念屹立蜿蜒恍惚明赫白聂华苓sùmùmiùchōngjǐnghēlùdàoyìwānyánhǎnghūhèlíng关键词句:“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为“沉重”“美丽”。“沉重”是指纳粹屠杀无辜者的凶残,“美丽”是指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1、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片断?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课文四个部分是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想?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要和平,不要战争。2、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与之相关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用意?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想到了南京大屠杀,那更是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作者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另外,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日本作家则是自私的狡辩,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只能引来人们的反感与冷落。意在警示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1999年8月15日,一些身着旧军装、手持武器的日本右翼分子在靖国神社参拜。日右翼分子活动日益猖獗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跟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3.他们坐在书桌前……(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4.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6.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7.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