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一、课题名称碘伏消毒液与丹参粉针剂联合外用于压疮感染性创面疗效研究二、课题来源安徽省铜陵市卫生局铜卫科研[2012]6号文件、编号[2012]19号三、内容摘要1、目的:探讨碘伏消毒液与丹参粉针剂联合外用于压疮感染性创面局部治疗的疗效。2、方法:将44例III度、IV度压疮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两组,分成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22例)。观察组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局部,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再清创后,用碘伏消毒液与丹参粉针剂联合局部外用;对照组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局部,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后再清洗,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20min,再用0.2‰呋喃西林溶液外敷压疮创面,最后覆盖无菌纱块,并且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3、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治愈时间120d治愈28例次,平均4.28d/例;对照组治愈时间120d治愈18例次,平均6.67d/例;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4、结论:碘伏消毒液与丹参粉针剂联合外用于压疮感染性创面疗效显著,且能缩短疗程,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经济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易接受。四、研究背景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1]。其形成过程分为红斑期、水泡期和溃疡期(III度、IV度)三期,常见于脑部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年老体弱等长期卧床的患者[1]III度、IV度压疮,是压疮比较严重的阶段,治疗护理均较困难,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压疮溃疡期感染性创面,临床多采用对症治疗,通常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局部换药等措施,护理工作量加大。另外,由于压疮感染创面局部条件因素和使用抗菌药物等,压疮创面易产生耐药菌株,影响创面愈合,同时还可导致耐药菌株的播散,引发医院内感染等风险。因此怎样防治褥疮是临床护理中的一大课题,更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各有差异。临床实验采用碘伏消毒液联合丹参粉针剂治疗III度、IV度压疮,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治疗与护理观察效果报告。五、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根据入院时创面及全身营养评定结果、年龄、入院后第一天查验的血清蛋白与空腹血糖值,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选择中风(或脑外伤)、癌症晚期、烧伤、骨科等长期卧床出现Ⅲ度、IV度压疮患者。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共筛选出压疮患者44例次(56处),其中女22例次27处,男22例次29处,年龄23岁至89岁,平均年龄68±21岁,病程最长的222天,最短的7天。面积最小者1.5cm×3cm,最大者14cm×10cm。2、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两组,试验组(观察组)编为单号,对照组编为双号。实验组22例次29处,其中男10例次14处,女12例次15处,年龄25岁至89岁,平均年龄68±21岁,病程最长222天,最短7天。对照组22例次27处,其中男13例次16处,女9例次11处,年龄23岁至85岁,平均年龄68±17岁,病程最长88天,最短7天。研究的样本量,基本达到预期要求。两组患者年龄差异经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每例次患者治疗护理前签知情同意书,治疗护理后观察疗效并进行评价,通过对上述患者的治疗、对照观察,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疗效非常满意,依从性也较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数)组别年龄段(岁)男女合计实验组25-8910(14处)12(15处)22(29处)对照组23-8513(16处)9(11处)22(27处)3、压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病例选择标准:(1)明确诊断为压疮III度(浅溃疡期):溃疡不超过皮肤全层,因溃疡基底部缺乏血液供应,呈苍白色,肉芽水肿,流水不止。(2)明确诊断为压疮IV度(深溃疡期):涉及了深筋膜和肌肉,受累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呈黑色,因细胞的感染,此期又称炎性浸润期。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压疮III度或为压疮IV度。(2)能够接受本方案治疗。排除标准:(1)压疮红斑期、水泡期(2)因各种原因自身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如糖尿病等。4、统计学方法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应用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