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裴秋艳本节课设计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上这节课放在了晚上做的先让观察窗玻璃看到自己成像特点。然后留问题当自己远离镜子是看相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在教室演示,学生即可能说出些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设计1:在复习上节课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立足、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教学过程教师手掌中放一块1dm2大的平面镜,背对学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提问:我没看大家,怎么会知道你们的表现呢?镜子能发生光的反射,那么,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呢?复习上节内容并画出光路图。下课用小镜子照同学,可太阳光在教室外面,你是怎样把光照到同学的脸上的呢?师:对平面镜大家太熟悉了,我们每天早上都要用到,学校在大厅里放了大的平面镜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关于它的成像大家有什么疑惑点吗?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再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成虚像的原因,并练习成像画图。设计2: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图完成光路图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的两种教学设计,一个是先从光的反射原理出发再做实验,一个是从现象出发引起学生兴趣再进行实验探究,两个效果都可以,完了再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以及画图掌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