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症状与表现疼痛身形变化骨折风险增加其他症状身高缩短、驼背或脊柱腰背疼痛、全身骨骼疼痛。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弯曲。骨质疏松症的危害01020304增加骨折风险影响生活质量心理压力医疗负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010203遗传因素激素水平营养因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0102诊断方法骨密度检测生化指标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有助于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X线检查通过观察骨小梁的形态、密度等变化,有助于发现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或畸形。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监测筛查对象监测指标除了骨密度检测外,还应监测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引起的身高变矮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护理方法疼痛护理心理支持。安全防护定期复查饮食调养增加钙质摄入控制磷的摄入补充维生素D均衡饮食运动保健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心肺功能和改善骨骼健康。平衡训练长期坚持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平保持长期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衡能力和减少摔倒风险。新药研究进展抗骨吸收药物成骨细胞刺激剂0102骨形成蛋白(BMP)抑制剂03诊疗技术进展定量CT(QCT)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无创性骨折风险评估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骨质疏松症的全球患病率据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遗传、内分泌、营养、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一些新的病因学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表观遗传学研究等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为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