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评“五六七”工作法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导向工作的保证。实践证明,用新闻阅评加强新闻宏观管理、用新闻阅评指导主题宣传,用新闻阅评指导新闻报道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加强管理凝聚人心、指导改革推动宣传效果提升的良好作用。新闻阅评工作如何始终围绕中心,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辩证看科学评,笔者在开展新闻阅评时进行了探索,认为要坚持新闻阅评“五六七”工作法。一、新闻阅评员要坚持“五”个角色定位新闻阅评工作要当好新闻宣传宏观管理的参谋助手,就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新闻阅评队伍。一般来说,新闻阅评员一般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媒体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担任。新闻阅评员角色定位不准,决定着阅评的思路和质量,笔者认为新闻阅评员的角色定位要坚持“五要五不要”。要做“参与者”,不是“旁观者”。新闻阅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家媒体的事情。要求广大新闻阅评员要把它作为纠正社会不正之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一种责任,一种荣誉,对媒体不正之风、对舆论导向把握失误提出批评;要求媒体要把新闻阅评员当作自身“大编辑部”的一员,认真听取吸纳新闻阅评员中肯的意见建议,为己所用,不断提升媒体舆论引导的能力水平;要求受报道单位,将新闻阅评作为监督媒体宣传其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一种手段,用好、用准、用活新闻阅评工具,为宣传事业服务。要做“政治家”,不是“通讯员”。新闻阅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新闻阅评员评价新闻稿本身文稿水平的好坏,更要看新闻稿件的是否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阅评员要做政治家,不能做通讯员。做政治家,就是要“想总理所想的事”,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纪律观念开展新闻阅评工作。如每年各级“两会”报道的阅评,就要以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为立足点,指出报道具有权威性与指导性、客观性与针对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等特点,是奏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旋律。如果定位于通讯员,阅评工作就会就事论事就稿谈稿,关注报道的立意少,关注稿件的遣词造句多,导致阅评思想的高度不够。要做“导航员”,不是“裁判员”。新闻阅评不仅要点评稿件得失,更重要的是新闻业务的指导。阅评员要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指引媒体报道的方向,对媒体产生引导作用和推动力。2014年6月,某报以网友爆料为依据,未经核实,报道某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子不仅不给老人让座,旁边的座椅还放着一个棕色挎包占座的消息并附大幅图片,误导部分网友认定事件事实,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阅评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网络、电话热线等新闻线索要仔细甄别核实,采写要细致深入,确保新闻报道客观真实。这样的阅评,指引作用可见一斑。要做“品尝师”,不是“校对员”。新闻阅评不是新闻校对,不单纯是对新闻报道进行文字、语句的校对。它要求阅评员具备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懂得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有强烈新闻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能够准确审视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以及稿件的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艺术性,及时准确地判断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从而做到“内行阅评”。要做“营养师”,不是“挑错员”。新闻阅评不是新闻纠错。新闻阅评工作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适当肯定指出;既要把问题说清楚、评充分,又不能乱扣帽子、上纲上线。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多提合理化建议,为媒体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土壤和养分。如,黄石日报《好题材不能因差错而黯淡——“香李卖进机关大院”报道的评析》阅评报告,指出稿件题材选择“香李卖进机关大院”这一事件,作为黄石市委市政府不断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生动体现,赢得了广大百姓赞同与信任。但稿件的立意角度,仅停留在“香李卖进机关大院”这个事情上,引发《经济日报》关于《市委大院卖李子“有形之手”该不该管》的质疑,可从市委书记将群众冷暖记在心上,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走过场,更能凸显主题,也不会引起歧义。二、新闻阅评要用“六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