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007年度南京市论文评比获奖内容提要: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教师在规定的课时以内,以较高的质量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就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设置情境,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扎实训练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激发探究欲望,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创设情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情感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如在讲到《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可播放歌曲《大中国》或《龙的传人》,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2)、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如在讲到《白鹭》一课时,可播放有关白鹭的录象和展示展示白鹭在觅食、休息、飞行时的图片,然后以“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这个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碧螺春》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泡上一杯碧螺春茶,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设问:“碧螺春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名茶,你知道这么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就让我们走进《17、碧螺春》(4)、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讲《秦兵马俑》时,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其次,提高问题质量,把握学生探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