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六中:袁健燕七年级新生带着憧憬和梦想跨入了初中校园,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解七年级新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怎样,我在课堂上做过一个调查。全班60个同学,表示喜欢语文的同学26人,不喜欢的15人,不喜欢语文的人数竟占全班人数的20%。《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七年级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心理学研究证明,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充当“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或亲扮角色为学生表演。比如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教学中,在感知了全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后,我安排了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情节,可以命小标题似的复述,也可将故事中人物没有说完或在行动上没有完成加之合理的想象进行复述。这个环节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书面语言变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复述故事,可以同座进行,这样就能达到全员参与,然后让一两名同学在全班复述。之后分角色朗读并表演“我”爬悬崖的经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思维很活跃,畅所欲言。很多小组也争着上台表演。本文要通过这个故事情节感知所蕴含的哲理,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是枯燥的说教,也是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这既是体现培养学生对读本整体感知、概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的多元性、阅读的多元性得到体现,它实际上也是学生的个性培养。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生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二、平等对话,体验快乐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事实证明: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的交流场,变教师演出教案剧的舞台为学生智力快车的赛场让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纵横驰骋,真正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命1的活力。在教学中指导好小组合作,要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对语文学习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如上第6课《理想》,先是指导朗读技巧,整体感知全诗。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是个人读、小组合作朗读、比赛,再是全班的展示。其中我把第1节和12节全班读,之后每小组一节,男女生个一节,左右两大组各一节,前后四排各一节。形式多样的分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和他们的合作意识。他们不由自主的站起来,面带微笑,声音洪亮,满怀激情地朗读掀起了课堂的高潮。读后问他们的感受,陈曦说“我原来不喜欢语文,现在我很喜欢了。”我说“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一定会学好语文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同时我伸出手去和他握手。全班同学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课堂调动,与他们的平等对话,对学生的及时鼓励,让他们喜欢上了老师,也就喜欢了上语文课。三、形式多样,活动激趣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还可辅以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学,我就指导学生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可以播新闻,讲故事,朗诵,辩论等,内容和形式都不限。平时要充分利用好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