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法”写作模式1归结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范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文体特征鲜明2.标题——浓缩内容,涵盖主旨3.开头——对接话题,切中题意4.结尾——画龙点睛,余韵悠长5.结构——首尾呼应,衔接自然6.语言——哲理的阐释,诗意的表达把握好这些特点,我转变传统观念,把作文备考贯穿于其他专项的训练中。在复习中我意识到,这些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实际上有一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比如学习“字形、标点、病句”等专题时引导学生改变写作文时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再比如“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所以在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时,有意识地通过这类题目来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2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话题作文在高考中运行的那几年,本来是让学生自选一种文体,体现一定自由的空间。可我们的学生几乎不能写作规范文体的作文了: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情节没有细节,有的只是干瘪的概述性文字;议论文,论点得不到支持,没有论证的层次,没有自己的思想,有的只是堆砌的材料;;散文体,倒是体现散了,真叫“散”文,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只有放而没有收,形神背离。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鉴于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文体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的情况,我认为无论是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首先确定某一立意(“命题”)。我就采用“五段式”的方法及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两点心得,和大家一起交流:所谓“五段法”写作模式,是就作文的章法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命题,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部分: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命题”;中间一3般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命题”进行展开,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部分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命题”。这种作文形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结构清晰,主旨明确,且不易跑题,全文显得眉清目秀,身材可人,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心清气爽。同时,这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便于我们在考场打开思路。另外,这种作文形式易学易练,便于操作,不仅在形式上易掌握,在语言上也易出彩,可以作为一种应考利器。“五段法”作文的开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1)类比点题法。首段用类比的方式引出全文主题。此形式一般是由自然现象入用,引出社会现象。(2)比喻点题法。即首段用精彩的比喻,最好是排比式或连喻式,以此来点明主旨。这种形式可以由实到虚,增添文采。文章在对比中点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轻灵地转入话题,显得灵动而自然。(3)题记法。即设计一个精彩的题记,用精警的语言扣住话题,引出正文。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题记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到位。(4)情境引入法。即先设定一种情境,然后由这个特定情境自然展开,引出正文,这种方式在展露文采方面有自4己的优势。文章结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就“五段式”而言,一般可采用总结法进行收束,即对那三句画龙点睛的话进行概括升华即可。一是以联系实际,回归生活的方式收尾;二是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为文章再次着色;三是采用造境和留白法,使文章留有余味。在此仅就“五段法”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做了一些概括的介绍,方法是灵活的,我们可以不受此限制,但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对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