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脱贫工作推进情况调研报告尊敬的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推动全县整村脱贫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1月中旬到3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贫困户、召开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座谈会、实地察看项目实施情况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贫困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成效我县**年实施整村脱贫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七有”、“四通”、“三解决”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坚持整村规划、整体实施,整合投入,限期销号,全县整村脱贫工作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县127个“十二五”市定贫困村中,已有94个贫困村基本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基本完成整村脱贫任务;剩余33个贫困村,正在实施整村脱贫,并将于今明两年接受市级验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873元增加到**年的7510元,平均每年增长27%。贫困村贫困人口共减少3.74万人,较**年下降64.6%。(一)领导重视,思路明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村脱贫工作,坚持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村整村脱贫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县领导和部门联系扶贫任务的通知》和《关于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县里统筹、乡镇为主、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连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贫开发、扶贫搬迁安置、教育技能提升、社会关怀扶助、特困家庭保障”六大工程,全县整村脱贫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全县127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两个部门定点帮扶,都因地制宜制定了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基本都有1—2个主导增收产业,形成了“党委政府推动、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方互动、群众主体第1页共6页行动”的良好局面。(二)机制完善,措施有力一是资源整合到位。坚持县委、政府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共同参与,将道路通畅、饮水安全、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牛羊、柑橘、蚕桑、黑木耳等优势特色生态产业,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累计完成财政投入9.11亿元,撬动社会投资2.85亿元,实施完工项目751个、在建项目53个,形成了扶贫项目建设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二是项目管理到位。坚持对项目规划、建设、验收各个阶段科学管理,严格把关。项目规划实行乡镇初步建议,村民集体决策,部门联席统筹,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坚持定期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三是资金监管到位。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规范,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定期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通报。(三)重点突出,成效较好一是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建设村社公路1022.8公里,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组通公路率均达到或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修建饮水工程461处11.25万方,架设水管912.5公里,新修及整治渠堰136.7公里,整治山坪塘**4口,解决了13.6万人饮水困难,改善了1.85万亩农田灌溉;实施扶贫搬迁9758人,完成危旧房改造1467户,贫困群众住房基本实现了应搬尽搬,应改尽改。二是扶贫产业正在形成,贫困户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围绕“两廊三带”空间布局的发展思路,在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3+2+x”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柑橘、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5.5万亩,新增山羊养殖2.25万只、肉牛0.76万头,较大幅度地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群众增收的问题。如**镇、双龙镇等乡镇大力发展柑橘产业,让贫困户足不出户、足不出村摘去了贫困的帽子。清水土家族乡依托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鼓励贫困农户通过扶贫搬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第2页共6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整村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村脱贫所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今后的工作任务仍很艰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整村脱贫在客观现状、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