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酶和ATP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题考情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016·乙卷T3:测定酶活力的实验步骤2016·甲卷T29:酶的本质、特点及影响酶活力的因素2015·卷ⅡT2:端粒酶2013·卷ⅡT6: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2013·卷ⅡT29:酶的验证性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2012·T33: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析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是酶,特别是有关酶的实验。2.从命题形式上看,对ATP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ATP的合成和利用;对酶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是难度大的试题。3.备考时ATP的内容要结合代谢过程进行综合复习;酶的内容要理解酶的作用和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有关酶实验的复习。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2015·卷ⅠT1:ATP的组成元素2014·卷ⅡT1:ATP的利用2014·卷ⅡT6:ATP的合成考点串讲1|酶的作用、特点及影响酶促反应的曲线分析1.(2013·全国卷Ⅱ)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B[无论细胞分化到什么程度,某些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是所有细胞共有的,如DNA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呼吸等,这些反应中涉及的酶就是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所共有的酶,如RNA聚合酶、呼吸酶等,故A项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如果低于这个温度,酶的活性降低,但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故B项错误。酶在生化反应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度,故C项正确。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作为催化剂,而在另一些化学反应中,则可能作为底物被相关蛋白酶分解,故D项正确。]2.(2016·全国甲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5482012】(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在60℃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浓度比20℃和40℃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在60℃条件下最终失活。20℃与40℃条件下相比,40℃时酶促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短,说明40℃条件下酶活性较高。(2)在时间t1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变成30℃,由该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30℃条件下的该酶活性大于20℃条件下的,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t2时C组的产物浓度已不再增加,但由A和B组t2时的产物浓度可知,t2时C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C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是由于C组温度条件下t2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增加2倍量的底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产物的总量也不会再增加。(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答案】(1)B(2)加快(3)不变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1.注意酶的五个理解误区(1)“”误认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实际上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进而引申为合成的原料有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的场所有核糖体、细胞核。(2)“”误认为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实际上,活细胞都能产生酶。(3)“”误认为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实际上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