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二)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材料二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二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3)试列举你所在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识到实践达到了新境界。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永无止境,只有把中央精神真正落实为具体行动,才能切实推进文明国家建设进程。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实践基础,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2016年6月21日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昆明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推进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A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活动:通过播放红色经典电影,弘扬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开展传承诚信为本活动,建设诚实待人村风;宣传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建设和谐乡村。A村重视乡村文明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大大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同时促进了本村改革和农业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由。(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A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及其依据。(3)某校高三(1)班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主题班会。请为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两条建议。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作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材料二当前,食品安全、暴力犯罪、人情冷漠等问题,常常触碰民众的敏感神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构建民众共有的和个人的心灵家园。(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文叫停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