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八)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古代学术思想都有下移的规律解析:选A“”据材料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同根同源,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儒学与百家思想的关系以及百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故B、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先秦学术思想发展,不能代表古代所有时期的学术状况,故D项错误。2.(2018·临沂模拟)钱穆先生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解析:选B材料反映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3“”.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不可能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故B“项错误;重建等级社会秩序与材料中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不符,故C“”项错误;否定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与“”材料中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不符,故D项错误。4“”“”“”.孟子说,舜是东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而他们都在中国(指华夏地区)行仁政,都成了圣人。孟子认为()A.以夷变夏是历史发展趋势B.文化是区别夷夏的关键C.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民D.仁政主张源于舜和文王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他们都在中国(指华夏地区)”行仁政,都成了圣人可知虽然舜和周文王原是夷人,但因为在华夏地区以儒家理念治国,故被认为是圣人,如果其没有学习传播儒家文化,其夷人依然是夷人,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5.(2018·“”皖南八校联考)“”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解析:选B“‘’”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明以人为中心,故B项正确。6“”“”.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儒、墨、法三家对士子的道德规范,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