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一年级班主任(1)当班主任仅一年时间,今年我面临的是一年级新生,如何管理好这些六七岁的毛孩子,对我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一年级新生正处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生活的过渡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能及时完成该阶段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将是难以纠正的死结。一年级新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大致来说,包括课前充分预习、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勤于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正确使用课堂语言、保持工整清洁等等。要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细节的把握,依靠坚持不懈的训练、指导,持之以恒的纠正、要求,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共同作用,方能确保初期目标的实现。持之以恒激发学习兴趣(一)、坚持以身作则。教师是作为被模仿者和被崇拜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全班的小眼睛所盯牢,其感染力和说服力体现在每一个动作、眼神、语调当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做到按时上下课、板书工整、读书姿势正确、上课语调适当、吐词表达清晰,以自己的端正教育态度引领小学新生的优良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合格的被模仿对象。(二)、注重正面引导。一年级新生的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注重正面对其进行引导,能够使他们由浅至深逐步明白道理,毛主席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主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以古今中外的伟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小故事的形式与小学新生们进行经常性的介绍,重视树立身边学习习惯好的典型,指出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和长处,一方面促使好的学生更好,另一方面也对习惯不好的新生进行有力的鞭策。(三)、多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光有外部作用,没有自身主动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要在激发新生兴趣、营造“喜学”氛围上下功夫,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小游戏等形式丰富学习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让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拥有爱心耐心。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持续的养成过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这是基础;其次,就要告诉他们如何养成好的习惯;最后,就是一个反复训练、逐步落实的过程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仅拥有对小学新生一视同仁的爱心,还要拥有不断对其提醒、不断对其纠正、反复进行演练的耐心。特别是学习行为方面比较后进的小学生,具备爱心和耐心就更为重要。整个过程的持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很高,一旦有所松懈,面临的将是前功尽弃,也许未来的爱因斯坦或霍金,都会在教师的坚持中产生、在放弃中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