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练生态第1组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答案D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错误;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环境的群落演替结果一般不同,C错误。2.(2019·山东德州二模)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Nt+l-Nt)/Nt×100%。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下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曲线B表示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可能等于零B.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则Nt+1/Nt=2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下降D.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则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B解析由题图分析,B曲线始终为一定值,而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不变,也为一定值,但该定值X一定大于零,A错误;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即(Nt+l-Nt)/Nt×100%=1,则Nt+1/Nt=2,B正确;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6年内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因此种群数量不断增加,C错误;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6年内种群的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因此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3.(2019·江西八校联考)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灾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出镶嵌分布的情况B.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依然存在C.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升高答案B解析某种单一生物的种群中不存在空间结构,A错误;灾后的当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只是与灾前相比发生了变化,B正确;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岛屿中陆生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易发生,C错误;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D错误。4.某科研小组对刚侵入某一草原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田鼠防治的依据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D.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即可进行数量的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预测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进而为田鼠的防治提供依据,A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正确;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其天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天敌数量增加又会反过来抑制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体液调节的对象是个体,不是种群,D错误。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02~200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鼠种样地均值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10.430.200.21(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不断过度放牧)A.自然条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