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课外古诗词鉴赏的考点。2、掌握课外古诗词鉴赏的方法。3、尝试解决《基础》1—10周课外古诗词鉴赏的练习。课时安排:2-3课时。课外古诗词鉴赏一、课外古诗鉴赏主要考点1、课外古诗在中考中的地位:课外古诗鉴赏在中考中出现在附加题里,占6分。分2个小题,每题3分。2、课外古诗鉴赏主要考点:语言特色、名句理解、内容把握(包括中心意思、所抒感情、抒情主体、象征意义等)、修辞手法、诗词意境、表达技巧、隐含哲理等。3、2014年中考古诗鉴赏题目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1、2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4分)•读标题、——标题往往可以看出写作的对象(人?事?景?物?)、内容(写景?抒情?咏物?咏史?送别?思乡?思人?边塞?田园?)读懂标题,可以对诗词的对象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定七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物、何情。定七何,能帮助大家了解对诗歌的大意•找诗眼——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考题往往是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抓意象——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想意境——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景、气氛。品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诗歌鉴赏最常见的考题。二、课外古诗词鉴赏的方法练一练:读下面诗歌的标题,你可以读出什么?《基础》•P93《宿建德江》—•P98《晚春》—•P103《水口行舟》—•P108《江郎山和韵》—•P112《东栏梨花》—•P117《长相思雨》—•P121《古离别》—•P125《折桂令中秋》—•P130《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P135《雨晴》—夜晚(傍晚)投宿建德江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怀晚春时节,看到什么景象,有什么怀想。一叶孤舟,飘摇在江上,看到什么景?想到什么事?看到江郎山,写了一首诗,看到山,想到什么?在东栏看到梨花,想到什么?这是一首词,雨怎么样?看(或听)了雨,会有什么感受?古,是古道,在古道上离别,离别的情景怎么样?心情怎么样?这是一首词,中秋的月亮怎么样?景色怎么样?心情怎么样?这是一首词,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次东坡韵”: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诗人站在石头城上,看到什么?有什么怀想?雨过天晴后,景色怎么样?练一练:给下面一首诗试找找“七何”•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时何情何景,何情找到“七何”后,你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宿在建德江边(或船上),(从“移舟”“泊”看,应该是停靠在建德江边)“烟”是烟雾、可以想象是秋天的傍晚。那么,诗歌的大意是: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建德江的沙洲旁,落日黄昏使“我”又增添了一份新的哀愁。原野空旷,远远望去,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也由此可见,诗人(旅人)的内心是寥落、孤寂、惆怅的,对故乡、亲人也是非常思念的。练一练、《基础》第一周—第十周诗歌赏析内容题练习•P93《宿建德江》—•P98《晚春》—•P103《水口行舟》—•P108《江郎山和韵》—•P112《东栏梨花》—日暮时分,苍苍茫茫,旷野无限。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色降临,高挂在天空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人是那么的亲近。“不久归”写春日时短,暮春时节,春就要走了;“斗芳菲”写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美好景象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敢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高、直、陡、险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及繁茂。•2、用优美的语言,把第3、4句的画面描述出来3、一、二句中的”不久归“和”斗芳菲“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4、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仔细品味,说说你的看法。1、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