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限时:40分钟)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基因在染色体上1,32.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2,4(中),5(中)3.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基因型推断及概率计算等6(中),7(中),8(中),9(中),12(中),13(中)4.与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有关的实验探究10,11,14(中),15(难),16(难)1.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析:在杂种体内,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叫做等位基因。2.(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月考)下列有关X、Y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B)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X、Y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C.X、Y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解析: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X、Y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X、Y染色体虽然大小不一样,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联会。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B)A.白眼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果蝇,雌雄比例1∶1B.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果蝇全部是雄性C.F1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果蝇,且雌雄比例1∶1D.白眼雌性果蝇与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后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野生型果蝇全部为雌性解析:要清楚摩尔根的实验具体是怎么做的。F2中发现有白眼雄果蝇,同时F1中的雄性果蝇是正常的,配子也是正常的。因此,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只能来自X染色体。A项什么都无法说明。C项,后代所出现的白眼果蝇有雄性有雌性,无法说明伴性遗传。D项,“”题目问的是最早能够判断,摩尔根一开始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白眼雌性果蝇要通过杂交才能得到。4.(2015山西太原月考)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B)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解析:Ⅱ片段是同源区段,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Ⅲ片段上;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该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5.(2016江苏如东期末)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b,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父亲只提供Y染色体,母亲提供两条X染色体,由于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若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时异常,则形成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应为XBXb,孩子不患色盲;所以应该是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含有b基因的X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含两条Xb染色体的卵细胞。6.(2016贵州安顺月考)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图谱。据图可作出的判断是(B)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B.致病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C.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D.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解析:根据图解,无法判断该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和位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可以为杂合子,则3为纯合子,4为杂合子;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是携带者。7.(2015广东汕头一模)果蝇的黑背(A)对彩背(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B)对黑腹(b)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D)A.彩背红腹雄蝇占1/4B.黑背黑腹雌蝇占1/4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解析:彩背红腹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因黑背纯合子致死,则黑背黑腹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杂交后代彩背红腹雄蝇(aaXBY)所占的比例为1/2×0=0;杂交子代中黑背黑腹雌蝇(AaXbXb)所占的比例为1/2×0=0;子代雄蝇中只有黑腹,没有红腹;子代雌蝇中黑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