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1.通过病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教学手段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以一件生活中的事例——格林太太的两颗假牙(一颗黄金制作,一颗不锈钢制作)导致格林太太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引入本节主题—原电池。观察图片并聆听问题与思考:①什么原因导致格林太太牙痛的?②你可以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引入病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指导学生看书】:【投影】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电化学包括两种反应过程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原电池和电解池。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装置——原电池。看书了解电化学的研究内容回答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1页共8页【板书】第一节原电池【复习回顾】必修2有关原电池内容: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氧化还原反应一、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实验一】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实验二】再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表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随着实验时间的延续,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过渡并提出问题1】上图是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将锌片和铜片置于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学生讨论】【得出结果】造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如右图(书P70图4-1)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吗?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稀硫酸现象: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结论:Zn与稀H2SO4发生反应,Cu与稀H2SO4不反应。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发生偏转。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最终又没有电流通过了。引起学生的记忆,为新课的传授埋下伏笔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页共8页【实验探究】书70页实验4-1: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计,观察有什么现象?取出盐桥,又有什么现象?【提出问题2】: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盐桥的作用:(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2)平衡电荷。【提出问题3】上述原电池装置是将什么反应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分别写出其中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以及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指导学生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投影学生书写情况】【补充】:电池符号:Zn︱ZnSO4‖CuSO4︱Cu负极盐桥正极【提问】原电池反应与普通化学反应相比,有何特点?【归纳并分析】:二、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4-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描述现象【实验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即回到零点,说明没有电流通过。思考分析并组内讨论盐桥的作用: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思考并写在练习本上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