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摘要】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此,应科学重构教学内容;以强化实践为目的,丰富教学形式;组建稳定、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关键词】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现状对策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技能教育正日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尤以职业院校最为明显。各职业院校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礼仪技能课程。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陷入窘境,这种状况已经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学界一致认为必须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进行改革,为礼仪技能教学顺利走出窘境寻找新的出路。一、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现状(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经过多年的礼仪技能教学,职业院校校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文明和欠文明现象,有些甚至出现在礼仪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这说明,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效果是不明显的,仍有待提高。(二)教学内容保守单一职业院校在整体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保守单一,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礼仪技能的教学在多数职业院校都是安排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以一个准专业的模块出现。因此。礼仪技能教学在这些院校里其实就是以求职礼仪技能教学为核心的,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被人为地、偏执地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过于功利化。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和范围的限缩,应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正如前文所述,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限定礼仪技能教学内容和范围并非明智之举。礼仪技能教学内容不应该屈居就业指导课程某一模块的地位。职业院校的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是合理的,但以就业为导向不表示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就应该限定在就业指导范围。礼仪技能教学究其实质是属于学生综合素养教育范围的,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脱离素质教育框架谈礼仪技能教学,人为地将礼仪技能教学与素质教育割裂开来,是一种方向上的错误。将礼仪技能教学内容限定在就业指导范围内,弊大于利。(三)师资力量薄弱笔者就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师资情况对所在学校周边的职业院校进行过调查,从结果看,各校均很少有礼仪技能教学的专任教师,甚至有的院校连名义上的礼仪技能专任教师都没有。教师往往属非自愿被安排授课,多数是暂时无法安排教学任务的教师,尤其是那些专业整合后被淘汰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学历偏低。有少数是从没有专业、职称、职务或学历优势的艺体、思政等教师中抽调出来的。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转岗培训,创新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有待提高。而且,取得礼仪培训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为数极少,“双师”比例极低,这与现今社会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期望极不匹配,与实现礼仪技能教学目标的师资要求相去甚远。二、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对策(一)科学重构教学内容就礼仪技能的功能和教学目标看,礼仪技能教学内容宜分为两个模块,即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模块又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为若干子模块。公共模块内容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模块是针对礼仪技能有特殊或更高要求的特定专业而安排的,因专业而异,但并非所有专业都有必要开设专业礼仪技能模块。公共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外塑形象,内炼修为,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公共模块的学习,学生培养宽容、理解、诚恳、谦逊的态度,练就讲究礼貌、谈吐文雅、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的行为举止,具备得体地处理内部和外部各种事务、在工作中协调与上下级和同事间各种关系的基本礼仪技能。公共模块按工作场景应包括如下子模块:接待礼仪、办公室礼仪、商务酬宾礼仪、差旅礼仪、商务活动主持礼仪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公共模块中安排涉外礼仪与礼俗的教学内容。从功能方面看,公共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语言礼仪技能、行为礼仪技能和仪态礼仪技能。专业模块则只对部分专业有特别意义,例如文秘专业学生对礼仪技能的要求比机械专业学生相对可能要高些。针对这些对礼仪技能要求高或者特殊的专业,需要单独研究专业模块的设置,对于该模块的子模块的安排当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可以考虑将这个模块安排进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指导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