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一、审计的概念总概念: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它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审计的分类表:分类标志基本分类(体现审计本质)其他分类按主体按目的、内容按与被审单位关系按范围按施行时间按执行地点可选择性角度审计的有偿性种类1政府审计(国家审计)2内部审计3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1会计报表审计2合规性审计3经营审计1内部审计2外部审计1全面和局部审计2综合和专题审计1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2.定期和不定期审计3.期中和期末审计1就地审计2报送审计1强制审计(无选择)2任意审计(可选择)1有偿审计2无偿审计二、审计的目的:审计目的的确定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同时也与审计的本质属性与职能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密切相关。(一)一般目的: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通常包括合法性、公允性两个方面,简称“两性”。“合法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理解此概念时,要把握两点:(1)“所有重大方面”不是所有方面,也不是单纯的重大方面,也不是其他方面;(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从而做出相关的判断或决策。(3)公允就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了,这就是公允反映。(二)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如收付实现制)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通常包括:(1)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2)对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对会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3)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4)对简要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等。☆一般目的与特殊目的的关系。特殊目的的审计意见和一般目的的审计意见一样,也包括合法性、公允性几个方面,只是审计意见所表述的对象有所差异。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新增考点)1、不同点:比较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1审计目标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审计2经费或收入来源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审计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由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3取证的权限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注册会计师在获得有关证据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和协助,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单位没有行政强制力。4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1)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1)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审计意见书;(2)对违法国家规定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和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调整和披露的事项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没有行政强制力;(2)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视情况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3)如果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的限制,注册会计师视情况出具保留意见说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5审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等2、联系: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新增考点)内部审计(1)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