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解密23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2017年2016年课标全国Ⅰ卷1—3,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9分1—3,气候正义,9分1—3,甲骨文研究,9分课标全国Ⅱ卷1—3,被遗忘权,9分1—3,青花瓷,9分1—3,小说与故事的关系,9分课标全国Ⅲ卷1—3,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9分1—3,乡愁,9分1—3,文学与历史的关系,9分山东卷6—8,谈审美移情,9分6—8,唐人古体,9分天津卷5—7,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9分5—7,中国人的时间制度,9分5—7,文化消费,9分浙江卷7—9,社会传播,10分8—10,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评价,9分江苏卷7—19,中国建筑的希望,18分17—19,从脸谱说起,18分17—19,成人不自在,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对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轪侯卒于吕后二年,距汉开国(前206)仅20年。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而显得单调,有的做多字一排或两排布局,有的做四字两排布局,有的做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许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白文印,不论是满白文,还是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用朱文,笔画多的字用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的量感接近。还有一种在印文周围加饰图案的印,常见图案为代表四方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饰四边的,也有饰两边或三边的,统称四灵印。(原文有删改)1.下列各句中,对“汉代印章”特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汉初官印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庄重浑穆、平整规矩的整体格调。B.汉代的私印,从一开始就脱离秦制,印文以笔法灵活的缪篆为主。C.汉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铸印和凿印两种风格迥异的排法。D.汉私印将鸟虫书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隐含了较深的文化意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项,“汉代的私印”“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中的内容不符,原文是“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2.下列对“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许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的解说,无误的一项是()A.增损笔法的运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布排灵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B.结构很不规范的成了印章专用文字的缪篆,被列为汉字六书之一。C.朱白相间的印章中,因笔画的交错相映,构成一种较为匀称的印文文面。D.把借鸟形、虫形、鱼形而形成的鸟虫书用入印章,增强了印章外观的美感。【答案】C化印文”。误区警示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和语句含意类题目,考生容易陷入如下误区:一是审题不清,不清楚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