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4-1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三年级学校扶闾小学教师姓名孔雪萍章节名称春天的雨点计划学时两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课题虽然是“春天的雨点”,但内容并非写春雨,而是以温柔,亲切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春天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达丽玛在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放学后,乌罕娜拉市不顾疲劳认真地给她补课,并冒雨将达丽玛送回家。达丽玛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第二天早晨还为老师送去了雨伞。文章抒情的笔调会让学生读出美丽,善良,宽容的蒙古族女教师的形象,还能读出一个活泼,可爱,细心的蒙古族小女孩的形象。她们就像大草原上充满勃勃生机,饱含春意的小草,平凡而美丽。学习者分析上课时没有听讲是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因此,学生更容易关注和理解故事内容。学生的心中是渴望宽容的爱,相信这个故事一定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感受。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通过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习这篇课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能够在阅读中用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能区别形近字。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并展开想像融入文章的情景中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来势的热爱。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使学生通过自学及小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从重点词语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自学和小组交流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教学设计思路从导入,初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写摘要,深入探究课文,拓展,小结等。依据的理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感受老师的关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计算机投影仪投影观看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培养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计算机投影仪投影观看图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激起兴趣。5分钟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时候》。2.这首歌是写的什么人?你能说说老师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吗?3.有一篇课文也是写老师的故事的,可题目却是《春天的雨点》,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1.静静地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时候》。2.两三个学生讲述3.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学习课文的基调。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学习生字词15分钟1.在读课文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3.自学完后,指导同桌一人一段,互相纠正读音。4.出示课文中新的生字,多音字和新词语或部分重点的句子,检查掌握情况。5.再次指导朗读。6.指导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并有交流价值的词。7.指导学生互相请教怎样读懂不懂的词语。1.回顾阅读要求:读书时注意看准生字,标点符号再进行读,把课文读通顺。2.自己独立阅读课文。3.同桌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学习多音字“蒙”和“调”。4.老师抽查,自己自查。5.先自读练习,然后抽读,全班评议。6.交流读懂的词句。7.互相请教不懂的词语和读懂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巩固生字5分钟1.指导学生识别写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2.重点指导写“溜,蒙”。1.注意“忍”是前鼻音,“朦,胧,蒙”是后鼻音。2.观察字形,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并在田字格中书写。识记字音。培养观察分析字型的能力。四.整体感知,理解课文10分钟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1)这件事是怎样1.参考以下要求读书,思考: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什么?(可以分别讲述,在连起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理清顺序。发生的?乌罕娜老师是怎样处理的?下雨了,乌罕娜老师又是怎样做的?事情的结果如何?(2)让学生根据上述提问及回答理清课文的层次: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